末代通识科考卷「卖大包」

2023-04-28 00:00

推行14年的通识教育科随着本届文凭试完卷曲终人散,有考生坦言感到可惜。
推行14年的通识教育科随着本届文凭试完卷曲终人散,有考生坦言感到可惜。

(星岛日报报道)推行14年的高中通识教育科终成历史,昨举行最后一届文凭试,试题不涉政治议题,教师更形容是「历届最易」。虽然公开试「卖大包」,但师生对通识科曲终人散感到可惜,有考生指该科有助接触不同社会议题,培养时事触觉,是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无法取代。教师则相信学生学到的独立思考与说理能力,令他们终身受用。
随着监考员昨宣布「停笔」,意味2009年起推行的通识教育科正式结束,明年起被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取代。不少「末代」考生离场时百感交集,在油麻地应考的曾同学指,透过通识教育科认识能源、全球化等平时较少接触的议题;同场的黄同学亦肯定该科,「通识科让我们不会对社会一无所知」。

在石硖尾应考的李同学指,通识科训练批判思考和新闻触觉,忧虑修读公民科的学弟妹不再留意时事;另一考生何同学指,通识科的6大单元所涉议题多元化,而公民科内容围绕国情发展为主,学习成效难以比拟。
毕业生称职场学以致用

任教通识逾十年的厂商会中学科主任张素贞指,历届考生为争取佳绩,刻意留意时事。现在她任教公民科,发现学生的时事触觉不再敏锐,「学生觉得公民科内容较浅,缺乏留意时事的动机」。同校科主任冯凯玲自09年起任教通识,她指该科训练学生思考和说理,不少毕业生反映职场上学以致用,「旧生成为雇主后会易地而处,在雇员角度思考,所学知识是终身受用」。

同是09年起任教通识的基督教香港信义会信义中学副校长吴宏业,难忘堂上讨论和互动,「探讨社会问题、欣赏社会进步和发展。这种比较有开放性的课堂,与其他讲求学习硬知识的科目不同」。他坦言公民科课时所限,课堂互动较少,但认为不影响学生表达个人观点与意见,「反而让他们有扎实的根基,提出意见会更具体、更全面」。

通识教育科推行以来,一直争议不断。退休教师、香港通识教育会副会长陈志华认为,主因是社会对该科有不同理解,而2012年反国教事件与2019年反修例争议后,有人更把学生上街归咎于该科,陈志华不认同该科激化学生参与政治,「如这讲法成立,学生应该也很环保,很注意公共衞生」。他感慨是时代改变致通识教育科无得留低,「社会希望年轻人认识国家、国家安全与《基本法》等,是社会需求所致,而非课程缺失」。

提到通识科课程设计,陈志华认为独立专题探究(IES)有意思,要求学生资料搜集,学习模式与大学接近,不仅学到访问、统计等技巧,更探讨不同议题,「有学生IES题目是『转角唐楼』,自己写电邮邀请访问港大建筑系系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