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笔论政|完善交通网络 回应社区发展需要

2023-04-12 00:00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去年公布的首份《施政报告》,提出「基建先行,创造容量」,要以运输基建驱动发展。早前,特区政府启动《运输基建迎未来——跨越2030年的铁路及主要干道策略性研究》,公布「三铁三道」策略。民建联为此提出15项优化建议,并针对不同社区,持续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以完善交通网络,回应社区发展需要。

以启德发展区为例,早前启德「简约公屋」项目引起当区居民普遍反对,原因之一,是完善的交通配套理应是核心商业区的关键因素,但当局年前决定搁置原有的单轨列车项目,改为「多元组合」连接系统,即以巴士、小巴及行人设施为主导,早已令候车人龙出现。一旦「简约公屋」落成,该区新增人口可能多达3万,加上大型公共屋苑,私营屋邨、邮轮码头、儿童医院、启德医院、水上活动中心及体育园设施等陆续落成启用,交通压力有增无减。居民担心仅靠目前的交通工具,载客容量远远难以承担涌现的人流。

笔者认为居民的担忧合情合理,所以一直要求当局回应民意,加强当区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并重新考虑引入集体运输系统,包括参考内地经验,引入成本较低、建造时间较短的运输系统,让居民尽早受惠。

具体来说,笔者建议这段新系统同时服务启德至观塘一带,与现有启德站接驳,东向增设丽晶花园、启祥道、九龙湾商贸区站、海滨道、观塘码头站、茶果岭道、与现行港铁油塘站接驳后,再往蓝田北及宝达;西向增设体育馆站、都会公园、跑道休闲区、邮轮码头;并以建造天桥方式接驳邮轮码头站与观塘码头站等。

此外,新系统与目前港铁车站的连接,必须以便捷为原则,以方便居民转綫。
应增黄大仙延綫 车站要便民

与此同时,黄大仙及半山长期饱受交通挤塞问题困扰,而政府去年以工程困难为理由,改用高架无轨捷运系统替代拟议的东九龙綫。对此,笔者认为有关系统可与上述建议中的启德交通网络连接,并提出以下三点关注:第一,必须增设黄大仙延綫,具体是由彩虹东增设延綫至钻石山、富山、学校村及慈云山站,以回应半山居民的需要,并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益;第二,车站位置应以方便居民作为最大原则,走綫应以服务最多居民为最大考虑;第三,新系统与港铁车站必须尽量做到「无缝交接」,例如考虑以港铁行人隧道出入口模式,而非需要经一段行人道路路面,辗转才能再进入港铁站,以增加居民乘搭新系统的意欲。

本港要拓宽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集体运输乃大势所趋,期望当局继续在各区推动运输基建项目,既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亦能回应社区发展需要。
李慧琼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