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主动提供替代药清单参考

2023-01-18 00:00

近日市场上的抢药潮持续,虽然政府发言人早于一月二日发新闻稿指本港含「扑热息痛」成分的药物供应稳定,但这并未「稳民心」,市面仍有「抢药潮」及药房「囤货抬价」的问题。

笔者和团队近日到多区超市、健与美连锁店和药房视察,个别品牌的止痛退烧药已被抢购一空,店员均称未知何时「有货」。对于「替代药」,不少药房将声称含「扑热息痛」成分的药物分拆出售,有些是用不知名品牌纸盒包装、有些被分拆成一排排、有些只用透明药袋包装,甚至没有药物的服食指引,价钱由每粒一元至六元不等。问及药物来源、成分及有否注册等问题,店员大多支吾以对。
以懒人包方式宣传

政府发言人早前提供超连结,让市民透过衞生署网页的「香港注册药剂制品搜寻」功能,以产品的英文名称或成分,搜寻有关已注册药剂制品的资料。不过,普罗市民根本难以轻易得知药物的英文名称或成分,莫论将相关资料再输入到衞生署网页上搜寻。他们根本无从判断相关药物有否注册和是否「水货」、使用该药物有否健康风险,以及何谓合适的服食用量。最令人忧虑是市民误购未经注册的药物,甚至买到「假货」。

因此,笔者促请政府及时行动,建议密切留意药房有否售卖来源或品质有问题药物。由被动地提供「药物搜寻器」转变为主动地向市民提供市面上常见的含「扑热息痛」成分「替代药」清单,包括适合儿童使用的退烧药,并以懒人包、网图等方式加以宣传。同时考虑邀请消委会提供「替代药」的成分比较等资讯,令市民在购买时有更多依据。并成立专綫,向有需要的密切接触者或确诊市民,特别是孕妇、儿童、长者、长期病患者及其他免疫力较弱人士,提供额外药物,有需要时还可以邀请地区组织协助分派药物。此外,在必要时可考虑在「储备商品条例」中加入含「扑热息痛」成分的药物,以引入限价及限购等措施,进一步遏止「恐慌盲抢」以及「囤货抬价」。
颜汶羽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