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5大改革 明年资助治慢性病

2022-12-20 00:00

政府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并提出五大改革方向。
政府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并提出五大改革方向。

(星岛日报报道)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基层医疗,让市民重视疾病预防,长远减轻公营医疗系统的负担。政府昨日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当中提出五项重点,其中之一是强化「一人一家庭医生」概念,短期措施包括明年第二及第三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画」,首阶段针对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资助他们到私营机构接受筛查及管理疾病,资助金额稍后公布。另外,政府将成立基层医疗署及策略采购统筹处,并制定《基层医疗名册》,要求所有提供基层医疗服务的医生及医疗人员登记加入。医衞局指,计画将分短、中、长期,希望改善市民目前看病的模式,达致以预防为重,以家庭为中心的策略。
《施政报告》中提及要重点发展基层医疗,当中包括与私营界别推广「一人一家庭医生」理念。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香港慢性疾病病人的数目,会由现在大约二百二十万增加至十多年后的三百万,占总人口百分之三十七。惟现时医疗体制「重治疗,轻预防」,过度依赖公营医院,故现时会重整医疗体制,转向以预防为重,以社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策略。
重整医疗体制「以预防为重」

最新的《基层医疗健康蓝图》包括五大改革方向,重点之一是建立社区基层医疗系统,进一步强化「一人一家庭医生」的概念,让市民养成有病先找家庭医生的习惯,而非第一时间就「冲急症」及「找专科」,并让病人与医生建立长远的医护关系。医务衞生局发言人指,推行基层医疗的目的是希望针对现时未有在医管局接受治疗的市民,协助市民预防疾病,并及早识别高风险患者。

针对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局方将于明年第二及第三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画」,提供针对性的资助,透过「一人一家庭医生」和跨专业公私营协作模式,促进慢性疾病的及早识别和及时介入,减少对专科和医院服务的需求。至于具体资助金额则有待公布。现时计画主要是针对四十五岁或以上、有其他风险因素如肥胖,此类人士均可参与计画,市民可透过《基层医疗名册》配对家庭医生。发言人指,由于目前糖尿病及高血压为最常见、亦是构成公营医疗体系负担最大的两种疾病,故最先会资助此两种疾病的患者,将来再逐步扩展至其他疾病。
须用「医健通」互通病历

此外,为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政府会成立《基层医疗名册》,要求所有提供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家庭医生和医疗专业人员登记加入,确保基层医疗服务的质素。发言人指,参与服务的医生须定期接受家庭医学培训,包括管理慢性疾病和标准护理流程等。此外,参加计画的医生亦须使用「医健通」,与公营系统互通病历。

医衞局副局长李夏茵指,本港约有一万五千名医生,现时的《基层医疗指南》内约有二千六百人,政府会整体及持续审视医疗人手,不希望造成人手紧张问题,能更有效照顾病人健康。被问到会否因需要定期接受培训而减低医生参与的意欲,发言人回应指,现时不同专科医生都要定期审核资格,又指医生可以因参与计画而跟进更多病人,亦能参与其他资助计画,相信能够吸引他们参与,惟详情仍要和业界商量。

此外,计画亦包括优化长者医疗券计画,由原本的二千元加码至二千五百元,若长者使用至少一千元作为基层医疗治疗,则可获发馀下的五百元。在规划人手方面,亦会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基层医疗培训,亦会逐步加强中医师等专业人员的角色。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