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栽种原生植物 构建绿色城市

2022-12-16 00:00

生物多样性是近年保育及环保界的主流话题之一,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的第十五项目标是「保育及永续利用陆域生态系,确保生物多样性并防止土地劣化」,而保护本土生物正是其中重要一环。 

如何做好发展管理,制定适宜的策略将决定未来城市的宜居度。本文会集中讨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可行性,探讨如何从政策、跨界别合作、教育、园境设计及绿化管理上手作出改变。

政府应带头使用更多原生品种

本土植物,又称原生植物,原义指非外来植物,在没有人为因素下在该地自然繁衍。它们在有人类之前存在已久,已适应当地气候并能抗病抗虫,若用作绿化城市,相比可能对病虫害欠缺抗性的外来品种更为适宜种植。在城市绿化过程中,利用观赏价值高的本土植物,可降低维护需求及节约用水,从而减低都市碳足印。根据研究,原生植物进驻城市绿化空间,可显著增加昆虫、雀鸟的品种多样性和数量。

笔者于数年前进行了一个有关香港市区公共绿化空间植物利用的现况研究,发现当中超过七成植物为外来品种,只有约两成为原生品种。相比英国,香港使用原生植物品种的比例偏低。政府部门对使用原生品种缺乏推动及支持,虽然在「香港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画」中鼓励多样化种植,却没有作出具体行动。政府部门在新基建和绿化地带补种时,应带头使用更多原生品种。

在苗圃(植物供应商)方面,原生品种库存和可供选择的原生品种数量不多,即使园境设计师欲积极地使用原生品种,但受制于工程造价、工程死和原生苗木供应不稳定等各种原因,往往退而求其次,改为使用售价低并供应多的外来品种。就此,政府可与园艺、生态、园境设计等专业人士合作,开展深入研究,挑选合适的本土植物以满足生态、园境及视觉功能需求,初步制定适用于绿化的原生品种清单,待日后有更多种植原生品种的经验时,再将品种清单逐步扩展。如此一来,苗木供应商将有更大信心投资于清单上的原生品种,从而增加供应。

笔者在同一研究中亦调查了香港市民对普遍市区植物的认知,发现大众对原生和外来植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其中一个例子为:大部分受访者对「外来植物可为本地野生动物提供相对应的食物」的描述表示认同,然而事实上,部分外来植物无法提供食物,即使能提供本地野生动物食源,也会带来反效果,降低本土品种传授花粉的机会。

市民看重公共绿化空间安全性

市民的意向对公共空间绿化尤其重要,研究显示,市民在众多设计考虑因素中,比较看重公共绿化空间的安全性、天然程度和环保程度,对城市内出现高密度野生动物却存有保留。在选择植物方面,大多数市民均把原生植物品种列为最次要考虑因素,反映其想法存在矛盾,一方面希望绿化植物能提供城市野生动物食源;另一方面却认为原生植物于绿化应用上不太重要。我们应向大众推广原生植物的好处,灌输正确的绿化知识,达致城市生态的和谐。

香港城市公共绿化空间珍贵,园境设计师和绿化管理者可考虑在大型城市公园中采用具有不同属性的二元分区(dualistic zonation),并透过有效率的园艺管理,建立和管理具有自然主义或生态设计的场地。例如在核心区种植适合的本地植物或具有高生态和保护价值的植物(例如特有种),而在游客流量繁忙及娱乐设施密集的周边区域,则可以一般园艺设计集中管理。

在绿化管理方面,要继续无害无毒的低投入管理,从设计建设用料上做好,降低日后的维护成本。树木和公共绿化空间对生态环境、市民健康,经济发展带来裨益,期望政府能建立一个更有生态价值的香港,打造香港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罗敏仪博士
香港地球之友董事会委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