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坛|为私人土地作社福用途松绑

2022-12-06 00:00

至二○二二年八月,香港总人口有七百二十九万一千六百人,六十五岁或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点九,超过一百五十二万人,八十岁或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百分之五点四,达三十九万二千三百人,预测到二○四九年,八十岁或以上老人将达到九十五万人。而全港安老宿位现在不到八万个,大部分位于商住混合楼宇的第一至第三层,随着市区重建计画的推行,适合经营安老院舍的处所愈来愈少。由二○一○年到二○二二年的十二年间,安老宿位增加数量只有区区两千个。轮候政府安老宿位的平均时间二十个月。连续两年,每年超过七千位老人家在轮候期间去世。

第五波疫情爆发,全港八百一十家老人院无一幸免,六千多位院友染疫去世,暴露了安老院居住环境狭窄的问题,增加宿位,提高院舍人均居住面积刻不容缓。而没有充足处所,则又是空谈。

政府在二○一三年推出私人土地作社福用途特别计画,至今已超过九年,在合资格的五十个项目中,只有六个项目投入服务,提供约一千六百六十个院舍宿位,约占全部项目提供九千宿位的一成八,进度并不理想。
提供诱因  棕地免补价建院舍

社会上对此项目的批评声音,主要集中在政府各部门互相推诿。项目要经过六个程序,入纸申请、进行技术可行性报告、向奖券基金申请拨款资助、设计、建筑工程招标、建造,这并没有指出问题的重点。此计画是由非政府机构(NGO)提供土地,政府的奖券基金提供建造资金,项目完成后由机构自负盈亏独自经营。由于政府无偿提供建造资金,审批当然谨慎,这是项目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但即使全部项目完成,也只能提供九千个宿位,相对于市场需求是杯水车薪。政府需要新思路、新途径解决安老问题。

很多机构、个人拥有私人土地,也有意愿用作社福用途,但如果是熟地,则成本太高。例如香港有金融机构投入近百亿港币在新界建造度假式安老院,提供一千个宿位。这种经营方式不是每个机构都能做到,不具普遍性。机构、个人拥有的农地或棕地用作社福用途,由机构、个人出资建造和经营。既然政府可以用奖券基金的资金资助NGO在私人土地建造院舍,也应该提供经济诱因,如农地及棕地可免补地价或少补地价,也可在附加条件下免补地价,令商业组织或个人可参与到改善安老服务的计画中。

二○一三年推出的私人土地用作社福用途特别计画是针对NGO,政府应该推广至商业组织或个人拥有的土地。为避免私人土地作社福用途特别计画进度缓慢的现象再度发生,政府应该由城规会、建筑署、地政署、社福署成立跨部门专责小组,减少部门间的推诿,加快审批程序,解决安老宿位问题。
(文章仅属个人观点)
陈兆周
国家行政学院(香港)
工商专业同学会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