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拟增上市机制 吸特专科技公司来港

2022-10-20 00:00

港交所昨天发出谘询文件,计画透过修改上市规则,引入特专科技公司。
港交所昨天发出谘询文件,计画透过修改上市规则,引入特专科技公司。

(星岛日报报道)港交所的新股集资能力近期备受挑战,今年首3季于全球三甲不入,面对激烈竞争,港交所昨日发出谘询文件,计画透过修改上市规则,引入特专科技公司,即使尚未有收入、未能把科研技术商业化的公司,也可以在主板挂牌。港交所此举相信是为了招揽各国科技「独角兽」来港,以便在新股市场重振声威。如一切顺利,首批特专科技公司最快可在明年申请上市。散户亦可以认购这些公司股份,但港交所表示,将引入额外披露及禁售期要求以保障投资者。
港交所上市主管陈翊庭昨天在记者会表示,特专科技公司主要包括5类,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以及新食品和农业技术。由于科技日新月异,不排除日后加入新的科技行业。

谘询在昨日起展开,为期2个月,即于今年12月18日完结。被问及科技公司会否热烈申请,陈翊庭说按照2018年引入生物科技公司的经验,以及在发出谘询文件之前,已经和市场人士紧密沟通,相信反应会不错。假设新机制顺利实施,首批公司预计可用2022年全年业绩申请上市,换言之最快明年可见到这些公司挂牌。
最快可望明年登场

正在谘询的新上市机制,把特专科技公司分为已商业化及未商业化两大类。商业化是指在最近一年,由特专科技业务所产生的收益至少有2.5亿元。未符合这项门槛,甚至完全没有收入的,被视为非商业化公司。由于非商业化公司风险较高,因此门槛也相对较严格。以上市预期市值来说,商业化公司至少要有80亿元,至于非商业化公司则要较高的至少150亿元。其他上市条件,对非商业化公司也是较严格(见表)。

被问及市值要求是否过高,会否令部分科技公司却步,陈翊庭表示,早前已和持份者交流,相信市值要求合理。按照坊间定义,科技独角兽估值为10亿美元以上,亦属于新机制范围之内。至于现时市况不景,会否影响科技公司上市意欲,陈翊庭认为,引入新上市机制,是为市场长远发展而设,并不会只看目前市况。虽然上市要求可能比一些外国交易所为高,但在香港上市,可以透过互联互通接触广大的内地投资者。
设额外披露及禁售期要求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夥人欧振兴表示,以现时市况计,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市值要求略高,但相信待市况好转时,投资者重新关注科企,该上市门槛会变得相对合理,而且有助防止「创业板」乱象重演。

虽然散户日后可以认购以及买卖这些特专科技公司股份,但陈翊庭指出,新机制设有禁售期限制以及额外披露要求,以保障投资者。

她亦提及,这类科技公司难以用市盈率等传统工具来作估值,因此新机制让对科技公司有较深认识的机构投资者,取得较多的发售股份,在上市定价方面有较大影响力,不像一般新股于市况炽热时,透过回拨机制把大量发售股份拨给散户,这样做可确保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定价属合理水平,对散户投资者同样有利。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