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浸大研第三代护航椅 神舟13号着陆曾使用

2022-10-19 00:00

秦莱茵(右)研发的新型注射器,可配合于媛媛(左)团队研发的药物使用。左图为护航椅的一比五比例模型。
秦莱茵(右)研发的新型注射器,可配合于媛媛(左)团队研发的药物使用。左图为护航椅的一比五比例模型。

(星岛日报报道)太空的失重状态,会影响太空人身体状况。浸会大学有学者自一三年起,为中国太空人设计护航椅供返回地球后使用,至今已发展至第三代,相比前两代更能为人体提供承托,并供今年神舟十三号太空人着陆后使用。该校中医药学院团队亦研发药物,缓解太空失重状态引起的骨质流失,配以特别研发、采用无针孔设计的创新注射器使用,冀在二○三○年的中国探月计画供太空人使用。
本港大学踊跃参与国家航天科研,除了因参与火星探测任务而著称的理工大学外,浸大亦有团队参与国家不同航天项目,并将于本周六举行的创新科技嘉年华中展出。其中,视觉艺术院助理教授秦莱茵,早在一三年已为中国太空人设计护航椅,为太空人提供全身承托,帮助他们重新适应地球重力。目前护航椅已发展至第三代,并于今年四月供神舟十三号的三名太空人着陆后使用。
人体力学设计增承托力

第三代的设计相比首两代更轻便。秦莱茵指,由于目前科技未能准确预测飞船准确的着陆地点,迎接太空人的工作人员需要带同护航椅跑到着陆地点,轻便是护航椅的一大要求。第三代护航椅较多使用3D打印物料制作,令重量减至四十多公斤。为了让护航椅的承托力更高、太空人坐得更舒适,秦莱茵参考了市面上符合人体力学的座椅设计,加以改良椅背和座垫,并加强不同支点的承托,包括加设头枕承托颈部,工作人员亦能为太空人调校座椅至合适角度。

太空无重力状态难免影响太空人身体状况,浸大的中医药学院副教授于媛媛,则关注由此引起的骨质流失问题,「太空人在太空要逗留数个月的时间,期间流失的骨质可能等同在地球上数十年的骨质。」目前治疗药物或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因此于媛媛联同中医药学院院长吕爱平、副院长(研究)张戈,基于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一七年获得的太空生命科学研究结果,研发新药,已与内地空军军医大学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冀在三○年中国探月计画中供太空人使用。
新型注射器可免误伤

为配合太空环境注射新药,张戈又联同秦莱茵跨范畴合作,研发创新注射器。秦莱茵表示,为免注射器在太空漂浮时误伤太空人,因此采用无针孔设计,以弹簧推动药物穿透皮肤,作皮下注射用途。

于媛媛续指,新药亦能用作治疗一般骨质疏松症,但注射器成本较高,目前只为太空人而设。药物现时主要在动物模型中试验,料两年后获临牀试验许可,在人体试用。她又指,新药更能治疗罕见病遗传性成骨不全症、俗称「玻璃骨」的患者,已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定(Designated)。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