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坛|香港的大学应加强全球化

2022-10-11 00:00

狄更斯小说《双城记》:「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香港本来应有尽有,但部分人觉得一无所有;我们本应生活在天堂,但是有人感到如直奔地狱……人才会怎样想,会留下来或是离开香港?

最近,特首、教育界及商界等皆关注香港人才问题。人望高处,水向低流,孟母三迁,香港是自由城市,我们对人才及钱财进出皆不设限制。香港过去三年面对天灾人祸,管治失去方寸,引致部分人移民及转职海外。新一届政府已经觉今是而昨非,执行目标为本的施政措施,教育界及商界可以把握时机,在世界各地面临不同挑战时,把人才聚集到香港。
招揽及培养国际人才

现在,香港从大学至幼稚园,因为出生率下降,加上部分市民把下一代送到外地留学或移民,引致收生不足,面临杀校。香港部分大学更在竞争下,破例录取中文或英文不及格的学生,这个短视的行为,实不应鼓励。大学应该在定位及制度上彻底改革,把握时机,成为培养及聚集人才的平台。参考英国排名十大的大学,他们录取海外学生的比例平均超过三成,甚至超过本地学额的一半,招揽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继续保持大学的水准。香港的大学应该参考,增加招收海外学生比例,提高到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同时加强凝聚各地有能力及热心教育的教授及老师,以香港的大学薪金待遇,相信可以吸引全球优秀老师及校长。而且多招海外生,可以为大学及香港创造收入,在英国,平均一个海外学生每年学费、住宿及生活费约港币五十万元。

香港的大学应该定位为大湾区高校,每所大学应该在大湾区开办分校,加强交换生制度,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培养兼顾中西文化的人才,为香港本地学生制造国际平台,互相学习,扩大人脉圈,推动自身进步。大学不止要国际排名,更要实际国际化,不要像现在为争取学生而降低门槛,反而要更积极招揽全球优秀学生及教授,带动本地学生成长。
既要专业 也要博雅

此外,政府过去有意忽略历史科,被有意荼毒下一代的人利用,在教育制度内埋雷,篡改通识科内容,扭曲事实,捏造历史,教坏学生。现在应该立即改革,让历史科成为必修的常识课程。只有认识自己的身分、过去历史的成功与失败教训,才能有明确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培养优秀的年轻一代。中国文化基金会最近编著的《从长安到耶路撒冷——中犹历史文化比较》,倡导香港新一代兼顾中外古今课题,书本总结:「在新时代的拐点下,如何参考过去中外古今的历史,规划现在及展望未来,是我们必须思考及探索的课题。中国人口约十四亿,全球犹太人口约一千四百万,约百分之一,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理念主义大同小异,但创作了世界东西不同发展。本书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从两个民族的历史切入,找出自己的兴趣话题,结合个人现状及未来人生,作为参考及深入研究,取得启示及成果。」值得参考。

现在重视推广国安法及国情教育是很好的,与此同时,亦应了解西方历史,知己知彼,客观分析东西历史的发展及衰败,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才是国际人才应该有的格局。专业的同时,亦要博雅,这样香港才能真正成为聚集人才及培养人才的国际级城市。
张江亭
国家行政学院(香港)
工商专业同学会  
(文章仅属个人观点)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