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当「特殊教育需要」加上「少数族裔」……

2022-09-26 00:00

适值九月开学,教育议题当然是备受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疫情在过去两年反覆变化,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社交成长大受影响,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特教生)及其家长而言,冲击尤甚。香港小童群益会于八月底发表一项调查,指出逾半数至七成以上受访特教小学生家长表示疫情导致子女的学习进度、情绪管理及行为问题出现恶化,部分家长更出现中度或以上的抑郁和焦虑徵状。

若特教生及其家长是少数族裔,情况较华裔特教生所面对的更形复杂。近年愈来愈多针对弱势社群的讨论谈及「多元交织性(Intersectionality)」,指出多重性质的歧视所导致的重叠或相交效应。少数族裔特教生的处境正是「多元交织性」的典型例子。

语言文化情绪行为等多重障碍

根据教育局的数据,在二○一九/二○学年,全港共有一千一百零六名非华语特教生就读于公立中小学及特殊学校。针对南亚裔特教生及其家庭所面对的困难,明爱专上学院在九月初发布了一项由平等机会委员会资助的研究结果。前文提到的学习进度、情绪管理和行为问题固然同样出现在非华裔特教生身上,研究结果显示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令他们的困境雪上加霜。这些家庭处于双重(甚至多重)弱势,但障碍却远高于双倍。

目前大部分受资助培训和服务主要以粤语进行。以学前服务为例,在全港合共近六十家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和超过六十队到校学前康复服务队中,仅一家中心和一队服务队以英语提供训练。此外,合共过百所受资助的特殊幼儿中心和学校皆以中文设班。虽然有些单位会为少数族裔特教生作个别调适和支援,若家庭希望贯彻以英语作沟通和培训,只有投向私营机构和学校,惟所涉及的高昂学费,基层家长根本无法负担。

为少数族裔特教生设立英语培训名额和学位,是解决问题一个重点方案。政府可检视资源,研究在特殊幼儿中心和学校当中开设英语班,更可增办英语特殊幼儿中心和学校,集中照顾有中度或严重程度残障的少数族裔学生。同时,教育局可安排更多能力较高的少数族裔特教生在以英文为授课语言的主流学校接受融合教育,甚或协助收生不足的学校设立英语融合教育班,既可满足需要,又可协助学校转型。

双重忽视:评估训练 语言支援缺乏

少数族裔特教生的种族背景很大程度对其特殊教育需要的评估和跟进构成障碍,这是另一重「多元交织性」的挑战。典型例子是家长和老师误把发展迟缓的原因归咎于母语环境,以致错过了及早辨识和介入的时机。另一方面,明爱专上学院的研究中亦指出有些少数族裔学生以中文接受评估,准确度难免惹人怀疑,有受访老师反映一名被评患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少数族裔特教生以英语接受评估的结果,与他早年取得的中文评估结果大为不同。

此外,在受资助的辅助训练中,例如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等,语言支援也相当缺乏。在评估工具、训练计画,以至家长支援上,少数族裔特教生的语言需要往往不在主流服务的配套中,常被忽略。虽然一些少数族裔特教生亦非以英语为母语,但处理英语对他们及其家长来说总较粤语轻易,若辅以传译服务,英语更是必然媒介。

平等机会委员会呼吁有关服务的营办者和从业员为少数族裔特教生及其家长移除语言障碍,以回应他们的服务需要,并要留意《种族歧视条例》的要求。根据条例,若服务提供者(包括专业服务)向所有种族的服务使用者实施划一要求或条件(例如只以粤语提供服务),导致某种族群体因比例较多的成员未能符合该要求或条件而遭受不利对待,除非具有充分合理理据和适当迁就措施,否则有机会构成间接种族歧视。

双重排斥:主流及族群中均被边缘化

「多元交织性」亦令原本处于弱势的少数族裔特教生及其家长遭受双重排斥。主流社群对一般少数族裔的偏见和歧视同样会落在他们身上,正如在明爱专上学院的研究中引述的个案,一名智力迟缓的少数族裔年轻人在求诊时,医护人员建议家长把他送「回乡」照顾,忽略了他其实也如不少在港成长的少数族裔人士般以港为家;另一方面,他在族群中,亦因为特殊教育需要所衍生的行为和族群缺乏有关认知而不被接纳,甚至遭受欺凌。少数族裔特教生在主流社群和所属的族群中均可能被边缘化,寻求支援更形困难。

歧视源于偏见和误解,教育则是去除偏见和误解的不二法门。对于少数族裔特教生所面对的双重排斥,相关政府部门包括教育局、社会福利署、生署和医院管理局等需加强员工的培训,重点让员工明白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对少数族裔特教生及其家庭的影响,以及他们获得平等机会的权利。此外,目前针对残疾少数族裔人士的家长支援服务亦应扩至族群层面的社区教育,以加强族群对特教生的接纳。

在全港超过八十万学童中,少数族裔特教生固然是小众,亦正因为此,他们也是最容易被忽略,最有机会被歧视的一群。我在此恳请社会上各界人士多些理解他们所面对的困境,正视他们的需要,携手移除障碍,去除歧视,让他们享有学习和成长的平等机会。
朱敏健 平等机会委员会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