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政策七大方向 避免「童乐居」悲剧重演
2022-07-26 00:00幼童院舍香港保护儿童会「童乐居」职员涉虐儿案引起社会哗然,警方翻查闭路电视后,发现最少四十名儿童受虐,年龄最小仅一岁。院内至今有逾半职员涉虐儿被捕,反映情况严峻,更令人忧虑事件仅属冰山一角。
保护儿童的工作刻不容缓,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专资会)乐见社会福利署在接获通报后,成立「儿童住宿照顾及相关服务检讨委员会」,全面检讨儿童住宿照顾及相关服务的监管和质素。由于六岁或以下儿童缺乏自理能力,更需要院舍特别照顾,专资会针对六岁或以下儿童在法律、医疗、资讯科技、教育、管治、人力资源、慈善团体志愿者七大范畴提出建议,冀望有关当局尽快改善儿童住宿照顾服务的质素,让每名儿童获得恰当的保护,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管治方面,即使院舍设有闭路电视,但缺乏人员定期或突击抽查,形同虚设。建议改良巡查方式,不应局限于检查文件、各项数字,而是要仔细观察儿童的身心状况和抽查闭路电视片段。除了加强突击检查外,应与院舍内职员深度交谈,留意他们的言语及情绪,是否有可疑之处。
此外,宜确立机构董事会问责制,福利机构的主要/关键人士,包括董事会主席、指定董事、行政总监/总干事等,若未有做好监察工作,或需负上法律责任。政府在审视受资助机构的拨款申请时,可考虑加入额外条款,例如要求机构在执行委员会成立专责小组监管特定问题,若情况没有改善,则予以严惩或减少拨款。同时设立监察员制度,引入太平绅士及独立专业人士,在预先安排或突击情况下进行探访。
确立董事会问责制
人力资源方面,从政府文件来看,现时有关服务的人手编制严重不足,例如需要特别照顾的轻度弱智儿童之家的临心理学家只有零点三人,社会工作助理只有零点七五人,难以妥善照顾院舍内儿童。建议政府全面检视并优化院舍的人手编制,且密切注意人手流动的影响。政府应积极考虑增强对院舍员工和儿童的辅导服务,由具备辅导硕士资历的专业人士提供适切的辅导服务,从而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及照料儿童的心理健康。
目前受官方认可的幼儿工作员培训课程约六十五个,但课程质素参差不齐,最短只需一年便可获得注册资格。社署及教育局宜重新审视幼儿工作员的注册制度,统一课程内容结构、考核准则、实习时数等,确保幼儿工作员都达到一定水平。
院舍人手不足的问题源于多个因素,例如幼儿工作员的待遇欠佳。修毕教育局认可课程的学生,可于幼儿中心或幼稚园任职。不过,绝大部分毕业生均会选择到幼稚园任职教师,除了薪酬较高,晋升机制亦较完善。政府长远应考虑将幼儿工作员及幼稚园教师课程分开,避免恶性竞争;更要为幼儿工作员设计一套独立的培训课程及晋升阶梯,令从业员有更多晋升机会,藉以吸引和挽留人手。
为幼儿工作员建晋升阶梯
另外,建议政府参考慈善机构「母亲的抉择」的做法,招募富有爱心及热诚的义工,协助成为寄养家庭,以弥补幼儿中心的不足;同时扩展「爱心社区保母服务」范围,加强培训,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适切居所及妥善照顾。
医疗方面,按现行机制,没有恒常医生到诊服务,若幼儿身体不适,院舍需安排职员带幼儿到医院就诊。在人手已十分紧绌的情况下,往往难以调配员工送幼儿外出就诊。而且,有研究指出,居住院舍的幼儿由于长时间未有与外界接触,语言沟通能力比其他同龄学童迟缓,单凭短暂的诊症时间,医生未必能详细检查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考虑为院舍安排恒常医生到诊,为幼儿提供适切的医疗服务。
法律方面,早前法改会小组委员会建议订立一项新罪行,在《侵害人身罪条例》加入「没有保护罪」,受保护对象为十六岁以下儿童或十六岁以上易受伤害的人,包括长者及残疾人士,对没有采取「合理步骤」保护受害人的旁观者,施加刑事法律责任。专资会十分赞成订立「没有保护罪」,促请政府提速向立法会递交修例草案,以加快立法工作。
院舍宜善用科技协助监察,例如为有需要的儿童穿戴物联网设备,用以侦测幼儿的情绪状态,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数据,适时向服务提供者发送警报。院舍也可使用人工智能镜头,当镜头捕捉到有疑似打人动作或有任何危险情况,将发出警示提醒照顾者,或设定即时驳通警报系统,以科技协助预防危险发生。
儿童福祉不单是社会福利署的责任,亦需要多个部门参与,例如劳工及福利局、教育局、医管局等。现时主要由劳福局管理留宿院舍,教育局管理幼稚园事务,两局之间未有就儿童事务作紧密交流,医管局亦然。建议相关的政府部门成立跨部门专责小组并多召开会议,讨论儿童议题,制定可行之策,提升儿童福祉。如医管局可负责制定有关留宿院童的医疗支援;教育局可针对有语言障碍、过度活跃症等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制定教育相关政策。在多个部门共同协作之下,确保留宿儿童受到全面保障,避免「童乐居」的悲剧再次发生。
李汉祥
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理事
社福界选委及社会福利谘询委员会成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