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中史新版教科书出炉 「六四」篇幅差异大

2022-05-30 00:00

本报成功收集四家出版社旗下,共六套中史科新版教科书,分析其中内容。
本报成功收集四家出版社旗下,共六套中史科新版教科书,分析其中内容。

新修订的初中中史科课程,九月将推行至中三,内容将是涉及具争议及敏感题材最多的近现代史部分。四家出版社已经完成六套教科书并获审批,正陆续向学校派发样书,本报比较了六套样书后发现,虽然新课程强调香港在国家发展过程的角色,以及两地互动紧密的关系,但当触及「六四事件」时,六套样书均无提及港人参与、回应与影响,亦无记载「维园烛光集会」等活动。
「六四事件」本周六踏入三十三周年,迄今仍是高度敏感的政治议题,而检讨至今长达十年的初中中史科课程,九月将推行至中三,教授民国建立至改革开放的近现代史。「六四」虽未纳入课程纲要,但当局在一七年为修订课程举行的简介会上,曾重申保留弹性,让出版社自行编写教科书内容。今日新版课本出炉,如何交代「六四」,以至怎样配合新课程,强调香港在国家发展过程的角色,以及两地紧密互动等,即备受学界关注。
学生或误解与港无关

随着学校进入选书阶段,本报成功收集六套来自四家出版社,均已通过教育局送审,列入「适用书目表」的新版中史科中三样本教科书,发现无论是清末作为革命基地、「五四运动」港人响应抵制日货、文革风潮引发「六七暴动」,以至港商在改革开放贡献等,课本均有提到港人参与,惟独在「六四」部分完全不提港人参与及回应,无论是「民主歌声献中华」、「百万人大游行」、「维园烛光集会」等活动,以及「六四」后出现信心危机,均无提及。

有不愿具名,参与课本编审的资深教师承认,新版课本的表达方法,难免令学生误解「六四」纯属内地政治事件,与香港无关,但处理上却非易事,「尤其《香港国安法》生效后,把『维园烛光集会』照片放在课本,随时有违法风险,出版社不知怎写,教育局不知怎审。」他认为,新版课本普遍参照旧课程内容,在「六四」部分避谈港人。

对于新版课本在「六四」部分不提港人回应与影响,资深中史科教师陈志华认为做法不理想,「起码可以扼要地提到,当时港人关心事件并作出回应,总好过一句也不说。」他相信前綫教师可以专业处理,譬如课堂播放当年电视台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当时港人对「六四」的关注,较为全面。

身兼直资中学校长的立法会议员邓飞表示,理解出版社的做法,「『六四』背后有政治角力与较量,譬如『黄雀行动』到底是完全民间自发,抑或背后另有力量?现在也是说不清。」他指在课堂上讨论港人在「六四」的反应与影响,不会违反《国安法》,但修订课程新增的香港史部分,对前綫教师始终陌生,「教科书没提到的事情怎样加,教学上如何拿揑,最稳阵的做法,还是请当局作示范。」
各书篇幅不尽相同

虽然各新版课本均有提及「六四」,但篇幅不尽相同(见附表),其中香港教育图书的《活学中国历史》与雅集出版的《新编中国史旅程》,分别以约百字交代「六四」经过,未使用相关的历史照片。

至于各有两套课本过审的龄记出版与现代教育研究社,均以整页篇幅讲述「六四」,并分别引用官方报告及美国学者著作,交代事件中的死伤数字。现代的两套课本均刊有「民主女神像」、装甲车清场照片;龄记的《新探索中国史》更有学生领袖王丹、吾尔开希及柴玲的照片。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