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萤光成像分析 证小翼龙水面起飞

2022-04-25 00:00

中大从小型翼龙Aurorazhdarchid化石(上图),利用雷射萤光成像技术拍摄其细节(下图),以分析其身体构造及生态。
中大从小型翼龙Aurorazhdarchid化石(上图),利用雷射萤光成像技术拍摄其细节(下图),以分析其身体构造及生态。

恐龙早已绝种,但通过化石的仔细研究,仍可一窥它们的生态。中文大学的古生物学研究团队,通过化石雷射萤光成像分析,发现古代翼龙的身体构造,能同时利用双足和双翼的力量飞离水面,即与鸭子一样在水面起飞。这种天赋更可追溯至侏罗纪时期,较以往的发现推前三千万年。研究结果已于自然科学期刊《科学报告》发表。
追溯至侏罗纪时期

中大的研究团队联同美国科学进步基金会主任Thomas G. Kaye等学者,在柏林自然博物馆利用崭新的雷射萤光成像技术,拍摄侏罗纪晚期小型翼龙Aurorazhdarchid,身上翅膀及足蹼上的细节。负责研究的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文嘉棋指,化石的雷射萤光成像提供了高解像度细节,有助仔细分析小型翼龙的身体构造。文嘉棋续指,团队把研究数据输入空气动力学模型,推算出小型翼龙的身体构造,可让它好像鸭子一样利用四肢在水面起飞,以摆脱水面张力的影响。

以往科学家虽相信小型翼龙拥有在水面起飞能力,但由于翼展仅约四十厘米,受到水的表面张力影响,一直未能理解这种小型翼龙的起飞方法。研究发表之前,科学家曾认为只有在海边居住的大型翼龙,始有水面起飞能力,故中大的研究发现,把这种恐龙天赋估计出现的时间,大幅提前约三千多万年。

论文的共同作者、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Michael B. Habib指,论文为翼龙的生活方式增加新观点,应假设翼龙像现今的鸟类一般,经常从海洋、湖泊和河流中捕食。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