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Snap Shot|海滨共享空间 「留白」的艺术

2022-04-09 00:00

上文提到我们近年推动的「海滨共享空间」,可让市民自由想像不同用途和活动,唯重点是抱着互相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必须承认,要所有用家自律,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若果因为怕投诉,事事过度规管,处处划地为牢,这样不准那样不行;公共空间便变得枯燥沉闷欠缺活力,难以成就朝气蓬勃的愿景。

这一篇,再谈谈「海滨共享空间」的规划和设计。

传统的公园设计,由建筑师主导,并须得到管理者的批准,才可落实。即是说,公园的设计实际是由管理者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带动,而最终的用家,只能按一早由管理者订好的规范框架内使用公园。而今天开放的公园,设计更往往早在四至五年前定案。

相反,海滨共享空间以「愿景带动,以人为本」为宗旨。所谓「愿景带动」,即是以用家的愿景为首要。而项目倡议者、设计者和前管理人员(管方)的想法应次之。至于「以人为本」的「人」,则泛指游人,即是要以游人的喜好为依归。要知道游人喜欢甚么,管方唯有透过持续到场观察及与使用者交流,才可以掌握用家的想法并引用到海滨之上。

然而,用家的想法会随时日环境转变,市民的要求也会愈来愈高,今天大受欢迎的设计可能是明天的冷板凳。从前一小段海滨长廊从无到有让人可以近距离看海便已令人心满意足,今天便要长廊连绵不绝不可间断,要遮荫要种树要放狗要踩板甚至要模型车场,要露天茶座要表演场地但又投诉有噪音,就连水质和气味都有要求。虽说多考察有助了解游人喜好,但只有具弹性的场地设计才可让管方快速回应。
引发游人创意 顺心使用空间

要场地设计具弹性,重点在于「留白」。

对一般艺术家和建筑师而言,「留白」从来不易,尤其在现今的官僚体系之下。一个拿捏不准,更可能招来敷衍交单的指控,于是,设计者在管理者和同是建筑师的项目管理者指示下,往往难免把空间填满着不同名堂的活动区。

事实是,开放式管理模式实验进行近年半,从多个已开放的海滨共享空间可见,留白引发游人创意,让他们可以更顺心地使用海滨,有些用法更超出管方当初的预期,带来额外惊喜。

以卑路乍湾海滨长廊为例,它是滑板爱好者的天堂,但其实滑板活动并不在原来设计当中。是板友的青睐启发我们增添更多动态的「期间限定」装置,例如流动圣诞鹿车和旋转大全盒等。倘若当初设计早把场地填满,流动装置和滑板活动根本无法出现,更遑论成就现在的「西环板仔公园」或「西环卡板乐园」了。

相对于传统公园的固定装置,海滨共享空间内的可移动装置,意义不但在于和游人的互动,也在其高度流动性和可塑性。看看湾仔海滨休闲站的座椅,时而会被合并以支援小卖档,时而被收起以腾空场地搞大型运动会。如果它们都是牢牢钉在地上的传统家具,哪不论用家的愿景为何,桌椅只会死守原地,管方也无法回应游人想法了。

顾名思义,海滨共享空间特色在于「共享」。空间要共享,必先摒弃「画地界」的传统设计模式。若然东面溜狗西面健身,南面长者专用北面青年优先,河水不犯井水,你踩过界我立刻举手投诉,哪何来共享?相反,同一场地,为何不可以早上你晨运,晚间他踩板;平日一家散步,周末姐姐野餐?不同用家,互相尊重就好。设计上要避免画地界分区域,甚么钓鱼区甚么健身区。有鱼上钓的便是钓鱼区,有平地铺张瑜伽席有钢架系健身带的便是健身区,又有何不可?

香港寸金尺土,海滨空间更是珍贵,唯有「共享」,才可以创造一加一大于二的奇迹。
吴永顺
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
http://avincentng.blogspot.hk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