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收紧口罩令 全民戴N95两周 截断Omicron传播链

2022-02-23 00:00

新冠变种病毒株Omicron自十二月底传入本港,引发第五波疫情「大爆发」。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二月二十一日的确诊数字高达七千五百三十三宗,为新冠疫情两年多以来的新高,情况不下于当年的武汉。接受强制检测和隔离的市民亦愈来愈多,社区检测中心应接不暇、追踪工作未能追上进度、市民在确诊后,被拒医院门外,在寒冷的天气下等候入院,反映在预防、检测、追踪、隔离和治疗方面都全方位超出负荷。

我在不同场合也多次强调加强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及早治疗是「防疫基本法」,每个环节皆环环相扣,当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加强预防病毒感染。香港现有的预防措施以接种疫苗、保持社交距离和佩戴口罩为基础。在此,必须要先为政府积极推动接种疫苗计画所取得的成果「点赞」,截至今天,已接种第一针及第二针的人口,已分别达到百分之八十五点九及百分之七十五点八,相信可有效减低重症率。但在佩戴口罩的问题上,则仍有改善的空间。
普通口罩防护力未够

口罩令虽然自疫情之初已实施,香港市民普遍也相当自律,谨守法例,然而亦无法抑止第五波疫情的传播。究其原因,在于八成市民均佩戴普通外科口罩。这些口罩虽然有效过滤病毒,保护能力可达九成以上,但很多市民没有留意佩戴后,口罩两旁不够贴面的问题,令真正保护能力下降至约四成。有别于过往传入本港的病毒株,Omicron不但可以透过飞沫传播,更能透过空气传播,传染力超强,口罩的空隙增加了市民吸入病毒的风险,促使病毒快速蔓延。如果「防疫基本法」的第一度防綫攻破,其馀的防綫自然难以守着。故此,我在最近的立法会会议上,建议当局考虑调整现有政策,尽快修订《预防及控制疾病 (佩戴口罩)规例》(第599I章),进一步收紧现有的口罩令,包括收紧《规例》中的豁免部分,在家居以外的地方全面执行口罩令;同时,亦要将《规例》中有关「口罩」的释义,修订为更贴面的「高效能口罩」,亦即N95或效果相约口罩。美国政府工业衞生会议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个戴着普通外科口罩的人面对着同样戴上普通外科口罩的Omicron患者,只需一小时便能受感染;但是,如果两人同样戴上N95口罩,未受感染的一方便会得到二十五小时的保护,表示N95口罩能大大减低吸入病毒的风险。因此,「高效能口罩」对新一波疫情能起关键性的作用,只要政府向全港市民提供合共约一亿个N95口罩,并要求全民在家居以外佩戴两周,这将有效帮助截断Omicron传播链。盼望政府能灵活调整香港的抗疫政策,尽快修订口罩令,再配合其他政策,希望香港能早日动态清零。
林顺潮医生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