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对北部都会区发展提出三个建议

2022-02-14 00:00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去年十月公布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香港将会大兴土木,积极拓展土地、增加房屋供应、推动经济及创科发展;同时也在北部都会区首次提出制订及实施保育政策,建立湿地保育公园系统,以创造环境容量,让香港在保育与发展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达致「发展与保育并存」。在近日立法会一个会议上,政府官员回应议员就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问题提出的口头质询,内容比较集中描述如何做好环境和生态的保育,例如建立湿地保育公园等;但关于发展,官员只提到发展项目会按现存有关机制处理,包括既有的规划要求、环评条例等,显然并不足够。
设跨决策局协调工作

首先,我是十分支持和欢迎政府当局提出在发展北部都会区时达致「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目标。然而,当时官员的回覆,初步看来较侧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却没有清晰交代如何确保发展土地房屋、经济、创科等方面,不会因为过于严苛的环境保护保育限制和过时的规划要求和审批程序而受到延误和影响。

但凡涉及发展北部都会区的土地房屋、经济、创科等不同方面和范畴,将会由不同决策局官员来作出回覆或负责相关的工作,我认为在「政出多门」,而且「各自为政」的情况下,缺乏一个负责统筹和协调的部门是不理想的。就发展北部都会区,我有三个建议,一是必须成立跨决策局建立协调机制和统筹各项工作;二是土地开发程序必须大幅精简,政府应尽快检讨过时的规划相关的法例法则和审批程度,有需要时修订有关条例或要求,为推展发展项目拆墙松缚及采纳崭新的思维和建议。三是在工程项目招标加入创新科技和绿色元素。倘若能够做到此三项建议,相信有助达致「发展与保育并存」,并能加速有序推进工程项目的落成。

北部都会区是一个浩大的发展项目,起码影响香港未来二十年的发展路向,更关乎香港土地房屋、经济、创科的发展走向。因此,极有必要建立跨决策局协调各项工作,以目前三司十三局的政府架构来看,北部都会区几乎涉及各司及各决策局的方方面面,尤以运房局、发展局、环境局和创科局为主。有人建议设立「北部都会管理局」统一协调,也有人提议新开设一个副政务司司长,以更高层面的机制去协调各司及各决策局。我对这两个建议都表示支持,无论是设立一个新的北部都会管理局又好,新开设一个副司长统筹也好,目标始终是一致的,就是以更高层面的统一协调机制去协调各司及各决策局及统筹有助加快推进落实发展蓝图的工作,做好做大北部都会区。
松绑土地发展程序

此外,土地开发程序必须大幅精简。现时与发展有关的修改土地用途及建屋需要经过发展局辖下的规划署、地政总署和屋宇署等多个部门和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批程序冗长而繁琐,我建议政府应采纳崭新思维,尽快检讨及修订现时有关城规条例及相关法例法规,拆墙松绑、打破官僚陋习、合理地减省程序、压缩工作流程,并利用创新科技以提高生产力。

至于在推进基建工程和楼宇建设项目,我认为应该大力应用创新科技来提高觅地建屋、基建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的速度,包括运用「建筑信息模拟」、「地理资讯系统」、「装配式建筑」等一系列的创新科技,并在基建工程和楼宇建设项目招标内容引进创新科技有关的评标准则作为基本要求,或者起码作为加分的考虑,以达致鼓励和更积极提升建筑效率,缩短建筑工期和改善工地安全的效果。与此同时,工程项目招标的标书也有必要加入绿化、低碳、数码化、智慧城市等绿色元素和创新科技等概念作为评分标准,以确保北部都会区能在发展和环境保护保育中取得平衡,并且把北部都会区打造成为智慧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模范。
加入创新科技及绿色元素

近日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在綫发表以「让历史之光照亮香港未来」为题的新春致辞,提到香港要有自信、自觉和主动的历史使命,北部都会区是香港可以发挥自信、自觉和主动历史使命的其中一件大事和一个重大机遇,必须加以重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清楚了解到北部都会区将成为香港未来可持续发展繁荣的焦点,既是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土地房屋新的供应点。更为重要的是,香港与内地可透过北部都会区让香港和深圳两个大都会更好地融合,使香港更积极参与大湾区发展规划,更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深信随着《国安法》、新选制及「爱国者治港」大原则得到有序落实,香港行政立法关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香港肯定可以做大做好北部都会区,香港的发展前景更是大有可为!
陈绍雄
立法会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