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骗案大增23% 去年截回23.5亿元

2022-02-14 00:00

警方反诈骗协调中心等部门,在本月「防骗月」将统筹宣传防骗讯息。
警方反诈骗协调中心等部门,在本月「防骗月」将统筹宣传防骗讯息。

(星岛日报报道)疫情下骗案猖獗,警方去年录得近二万宗诈骗案,比前年大增逾两成,电话骗案等「四大骗案」涉款高逾十二亿元,当中一名疫情下在家工作的「九十后」跨国公司经理,从社交媒体见到「搵快钱」招聘帖文,按指示加按物业和向财务公司借贷,将六百多万元借予骗徒,以为可赚高额佣金,没料上当;部分电话骗徒则假扮衞生署职员,以违反防疫指引等藉口诈财,有人被骗一百九十万元。为打击及防范骗案,反诈骗协调中心致力制止骗徒取款,去年拦截了二十三亿五千万元骗款,本月「防骗月」又统筹警队各部门宣传防骗讯息。
商业罪案调查科警司刘启鹏及该科反诈骗协调中心总督察颜凯欣、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总督察叶卓誉、东九龙总区重案组第三队总督察莫子威,透过新闻稿交代去年骗案趋势。
「四大骗案」涉款逾12亿

警方数字显示,去年录得一万九千二百四十九宗诈骗案,比前年的一万五千五百五十三宗上升两成三,当中电话骗案、求职陷阱、网恋投资和网络钓鱼「四大骗案」共造成十二亿七千多万元损失,骗徒往往藉词拖延被揭发时间,又在本港开立多个银行户口接收骗款,再转往其他户口,增加警方拦截骗款难度,犹幸反诈骗协调中心去年成功拦截二十三亿五千万元骗款。

求职骗案方面,去年接获一千零七十四宗举报,比前年增加二点二倍,损失八千五百一十万元,近九成九个案是骗徒从网络接触求职者,其中「汇款员」骗案近期流行,单一损失金额最大案件涉及二十七岁人力资源公司经理。
假衞生署职员藉防疫诈财

据悉,受害人公司在比利时,客户多在外国,加上疫情缘故,故长期在家工作,某天他从facebook发现招聘「国际转款员」帖文,为赚快钱联络对方,骗徒声称「老板」准备在香港投资一千万元食材生意,但因在内地无法汇钱到港,指示他将名下本港一个物业加按,并向六家财务公司借贷,承诺借出后可赚百分之八佣金,他闻言将六百七十多万元汇至七个帐户,随后发现骗徒透过支票提供的报酬「弹票」,此刻骗徒要求他再向另一财务公司借贷及转交款项,届时可本利归还,他终发觉受骗报警。

电话骗案去年有一千一百四十宗,主要是「假冒官员」及「猜猜我是谁」,涉及新冠肺炎作行骗藉口的案件则有二十八宗,被骗金额由八千五百元至一百九十万元不等,当中有骗徒假扮衞生署职员,以受害人违反防疫指引或从内地运送疫苗到港为藉口骗财。

整体而言,去年电骗案宗数下跌百分之四,金额由前年五亿七千五百万元增至去年八亿一千一百万元,损失增加主要来自一宗电骗案,受害九十岁老妇前年八月被假冒官员骗去二亿五千万元,至去年三月才揭发,警方事后拘捕一名青年。另外,三十一岁以下受害人比例由四成半升至六成三,当中内地来港大学生由八十人升至一百九十三人,有内地生被假冒官员来电骗去三百万元。

网恋投资骗案则由一百八十一宗升至六百四十二宗,损失金额三亿六千多万元,损失最多案件涉及一千七百八十万元,受害六十五岁女士去年十月网上放租单位,自称三十八岁内地男子来电说有兴趣,又向她示爱,成功追求后游说她安装虚假应用程式投资比特币,并将巨款存入八个本地银行户口,取款后失去联络。
65岁妇网恋被骗1780万

网络钓鱼骗案以假冒邮递服务、金融机构和电子支付平台占多,共七百一十五宗,涉款二千五百六十三万元,当中十五人去年二月至三月报案,称收到假冒本地银行短讯,以户口异常等藉口要求按入钓鱼网站连结,声称重设网上银行帐户,他们输入帐户资料后被转走共八十七万元存款,西九龙总区重案组及后拘捕十七人。

本月是警方「防骗月」,反诈骗协调中心统筹警队各部门进行防骗宣传,又设计四个骗徒角色,包括欺骗求职者的「假工祭师」等,有关宣传计画则称「骗盗行者,呃到埋身」,冀以诙谐方式提醒市民留意骗案,相关短片和声带已在九家电视台及电台播放,亦已上载警队社交平台及中心网页。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