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务增控疫效率 封城最后手段
2022-02-11 00:00昨天新增确诊数字虽回落至九百八十六宗,但情况依然非常严峻,市民检测阳性逼爆急症室,加上明爱医院内科病房也爆疫,令公共医疗系统濒临崩溃,而确诊者却迟迟未能送往隔离中心,呆坐家中播疫。面对疫情恶化,有专家提出封城,有的建议将未打针的长者隔离,究竟那个方案较可取仍有待研究,但当务之急却是动员可用资源,将新推出的控疫措施做得更顺畅高效,纾缓疫情,而封城只能作为最后手段。
精准善用大数据 疏导检测人潮
Omicron变种病毒自去年除夕杀入社区后,四十二天来录得近六千二百宗,令公院隔离病牀不胜负荷,加上多家医院有几十名医护中招,不少市民透过快速检测验出阳性后涌往急症室求诊,使医护无法有效应对,逼使政府将竹篙湾检疫中心改为收容症状轻微确诊者,紧密接触者改作家居检疫,以便腾出隔离病牀予重症确诊者使用。此外,市民在检测站动辄排队六小时才能采样,即使自掏腰包检测也要排队三小时,不少检测呈阳性的在家苦等多天,也未获安排到隔离中心,结果出现一人确诊,全家多人被感染的荒谬现象。
面对医疗设施爆满,现有人力资源不足以应对疫情,政府专家顾问袁国勇认为,目前最重要是保护体弱多病的长者,立即为他们打针,同时腾空亚博馆来隔离未接种疫苗的高危长者,至于病症轻微的患者则安排居家隔离,以免公共医疗服务瘫痪。这项建议明显是从减低死亡率的角度出发,以保护长者为前提。
另一位政府专家顾问梁卓伟透过社交距离措施的有效性及疫苗覆盖率两大数据,进行流行病学模型推算,指若按现行防疫措施,有效遏制Omicron传播率达七成七,预计到三月底累计会有二万八千人染疫,到六月中旬有九百五十人死亡;但若按照上海封城经验,有效遏疫传播率则高达八成半,到六月中只会有一百一十五人死亡。
不少人认为长痛不如短痛,封城可迅速将疫情解决,总好过要大家折腾几个月,但要实施封城并非易事,因要在全港同时实施禁足令并进行检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还要解决市民每日三餐和日用品的需要,而且经济活动将大停摆,严重影响市民日常生活,代价很大。即使港府向中央求助,但安排人手和物资需时,才能做到有条不紊,非短时间可做到。
病毒扩散不等人,当前急务是透过各种检测尽快将隐形病患者找出来隔离,如何改善检测排队人潮,避免市民在户外排队大半天和四出跨区频扑。当局决定在十个检测站设派筹机,让市民用手机查询最新轮候情况,并派人在场监察杜绝炒筹是值得嘉许,但这并不足够,因政府掌握各检测站的大量数据,若能精准善用,在网站和透过传媒即时发布某站需轮候多少小时,就像路面交通消息般让人知悉后绕路走,有助疏导检测站人流;并应为行动不便的长者和孕妇设立关爱队,让他们免却排队之苦。当局同时须研究如何能大幅提升检测量,若采样员和化验员不足,须向内地求助借调人手。
做好隔离配套 减家中播疫风险
改善检测排队人潮之馀,亦要解决检测呈阳性后迟迟无法到隔离中心问题。假如是隔离设施不足,当局可考虑徵用红馆或一些大型体育馆作临时隔离中心,从而减低在家中播疫风险。若果是欠缺救护车运送确诊者,目前有很多校巴或旅游巴闲置,可考虑租用相关车辆,事前事后做好消毒工作,便毋须担心播疫,且可为相关营运者提供收入。
当局目前须与病毒斗快,透过改善检测和隔离配套,冀能缓减病毒散播,避免医疗系统崩溃。若疫情持续失控,不得不认真考虑封城这最后手段,并适时向中央求助。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