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动态清零」必须坚持

2022-02-05 00:00

变种病毒Omicron大面积在港蔓延,重灾区葵涌邨外,其他多区亦纷纷出现确诊个案,涌现多条隐形病毒传播链。第五波疫情彷佛望不到尽头,本港上月初再度收紧社交距离措施,农历年食肆、年宵生意和大型活动也随之取消。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坚持落实「动态清零」尤其关键,政府必须在不断调整及完善防疫措施及体系下,尽力遏制第五波疫情,保障市民健康安全,为争取与内地早日免检疫通关创造条件。

我们需要清楚地明白,「动态清零」不等同于「零感染」,而是要求在常态化防控阶段,迅速控制个案病例,快速精准扑灭疫情,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置,坚决防止出现疫情社区持续传播。在没有出现本地案例时,保持高度警惕,严防外来输入;在出现本地案例时,需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坚持「动态清零」,既能有效控制疫情发生与扩散,最大限度减少感染、发病和死亡,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又能最大限度缩小疫情影响范围,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可以说,「动态清零」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能够让我们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有力保障香港市民们的生命健康和香港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香港必须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疫情发现一例就彻底扑灭一例。

不少陷入抗疫疲惫的人们开始鼓励「与病毒共存」,尤其是西方媒体更是抹黑唱衰香港抗疫政策「只顾清零,完全不顾经济发展和市民生计」,事实并非如此,多国防控实践证明,过早解封将导致疫情反弹、重症和死亡增加。主张「与病毒共存」的英美等西方国家,已经解除了口罩令,亦没有疫苗气泡,但是这彷佛是一场「赌局」,英国日增确诊病例高居不下,上月十九日再多四百三十八人死亡,创下一年来最高单日死亡人数。另一边的美国也如此,平均日增新冠感染病例近一百五十万,日增死亡病例近四千例,现在美新冠感染病例已超过七千多万例,死亡超过了八十八万例。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采取「与病毒共存」,是真正的不负责任,将百姓的生命健康当作儿戏,经济固然重要,但若市民们连生命都丢了,还从何谈经济发展?香港绝不能犯如此本末倒置的错误。

反观坚决奉行「动态清零」的内地,全球抗疫成效最为明显,近两年中国的抗疫实践证明,正是「动态清零」政策使中国不断控制局部阶段性疫情。如今中国复工复产、经济回升、数据向好、贸易增加、GDP增长,全国百姓的生活已基本恢复正常。在进入秋冬季后,中国本土新冠疫情已经波及全国二十一个省份,虽然Delta变种病毒导致传播迅速蔓延,但得益于「动态清零」政策,通过对疫情发生地区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快速排查风险场所人群、强化重点人员的隔离管控、狠抓医疗救治和感染防控,疫情的防控效果得以很快显现。这些事实都说明,「动态清零」并不会对经济造成冲击,是行之有效的抗疫政策。

无论从甚么角度看,「动态清零」都是最适合香港的策略。一方面,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还在增长,病毒多次变异,Delta变异株仍在广泛传播,传播能力更强的Omicron变异株又成为目前主要流行毒株,香港的「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另一方面,近期香港本地疫情呈现传播链条多、局部散发和大规模聚集性特徵并存的情况,「内防反弹」任务仍然艰巨,尤其香港长者的接种疫苗率又偏低,万一放弃抗疫,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坚持「动态清零」,正是一种有效的防控策略。况且,祖国内地已经证实了「动态清零」的作用,要想尽快通关,香港也必须保持和内地一样的防疫政策,以确保通关后两地市民的健康和安全。

「动态清零」并非代表一成不变,当然要取决于全球疫情的走势、病毒变异情况、疾病严重程度的变化,以及本港疫苗接种覆盖率水准等多种因素。但是,在目前疫情还如此严重,接种率尚未全面覆盖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动态清零」,尽早切断传播链才是最重要的。虽然「动态清零」是有着不低的成本,但怎样也高不过市民健康的损失。两弊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经济和民生困难是暂时和局部的,只要尽早控制住疫情,保住抗疫大局,恢复经济恢复民生将是必然。

张学修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