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实现两地通关 考验政府决心
2021-11-09 00:00香港已经饱受疫情摧残近两年,面对巨大的经济和社会需求,与内地恢复通关刻不容缓。两地首次防疫对接会议后,特区政府密集推出新措施,收紧抗疫政策。这其实只是为两地通关迈出了一小步,包括「健康码」的追踪功能,接种「第三针」疫苗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还存在不少变数和挑战。如何更高效应对这些问题,尽快实现两地防疫全面对接,对特区政府的决心是真金烈火的考验。
内地日前虽然就通关提出了五项防疫要求,但这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预计内地严密的外防措施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防疫措施完全与内地对接,要考虑的因素还很多,当中不少非一时半刻能够解决,要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真正实现两地通关,面临的挑战很严峻。或许透过划定人群、设定每日配额等措施,能令两地有限度通关,但这与真正让各行各业的市民正常通关不能相提并论。
健康码是两地防疫衔接最核心的问题,香港怎样使用健康码,现时未有定案。特区政府已提交内地的几种方案皆欠缺追踪功能,而专家早前直言,健康码如没有追踪功能,内地未必认可。另外,到底在多大范围强制使用,对政府的决心也是巨大的考验。就算两地就健康码方案达成共识,还需要时间在香港社会推行和普及使用,并通过实际运作证明此机制有效,才有可能真正获内地接纳。现时已经踏入十一月,保守估计,完成这些步骤或许要到明年上半年。而一旦过程中遇到阻力或推动不力,进度很有可能进一步拖慢。
接种疫苗是通关后最基本的防疫保障,接种率是否足够也必然是促进两地通关的重要考量。疫苗接种计画自今年二月底推行至今,两针接种率勉强近七成;而且八个多月过去,不少人体内的抗体逐步失效,打第三针也成了势在必行。可是「第三针」仍旧要面对「谷针」挑战,接种率甚么时候能达标,同样是影响恢复通关的变数。
即使两地恢复通关,一旦香港出现本地确诊个案,很可能再次封关,因此必须提早制定包括「熔断」在内的应对机制和促进重新开关的补救措施。澳门早前的情况正是如此,但是包括全民检测在内的补救措施,香港难以完全做到。香港需要多长时间能够推出符合香港实际情况,又具备同样效果的措施,并与内地达成共识,也是恢复通关面临的主要挑战。
既然香港选择全力促成与内地通关,的确要更加严密地外防输入。不过,香港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对外开放,对于国家发展最大的价值也正是可以连通内地与国际。何时能够与内地恢复通关很难确定,「两头不到岸」的防疫困局恐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因此对海外加强防控,不能靠持续收紧防疫措施,否则香港与国际社会的距离将会愈来愈远,不但不利于复苏经济、改善民生,也会削弱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有见及此,特区政府首先不应畏惧部分人的抗拒,要尽快一步到位推行带有追踪功能的「健康码」并全面强制使用,还要确保不会出现手机不必联网也能「扫码」等逃避追踪的漏洞。在具体方案推出前,起码应该全港强制使用「安心出行」,让市民尽快适应「扫码」出行成为常态。
疫情已经重创经济民生,更何况公共衞生政策就是以保障健康及生活为最主要考量。连英国、澳洲等一向鼓吹「自由」的西方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强制使用类似「健康码」的病毒追踪程式。其实,抗拒防疫政策的只是小部分人,但不能因为迁就小部分人的感受,而影响绝大多数市民的福祉和香港整体利益。事实也充分证明,一旦政策实施,市民看到生活进一步恢复正常和与内地恢复通关的希望,自然就会慢慢接受。
第二,要持续完善、加强「第三针」的「谷针」策略,包括逐步扩大强制接种人群。与此同时,也要加紧研究通关后若香港出现确诊病例的应对和补救措施。
第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现行的海外入境检疫等防疫措施及更严格地执行,确保不留漏洞,从而加强外防。也可以对海外进行更细致的防疫风险评估,比如从低风险地区抵港的香港市民如已接种疫苗,可以考虑适当缩短隔离期,但要接受更为严格的指定检疫措施。
过去一年多,香港如同身处防疫「孤岛」,国内外「双循环」全都不能有效参与,正是香港最大的困境。与内地通关,是扭转困局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下定决心,毅然决然地参照内地标准,全面完善防疫措施,才能为两地通关创造条件。
思路研究会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