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发起人警告 三成个案料失败

2021-10-08 00:00

(星岛日报报道)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形式在全球各地兴起,港交所(388)亦就此作出市场谘询,连特首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都有提及要发展SPAC,紧贴全球大势。不过,SPAC最早发起人贝茜科恩( Betsy Z Cohen)却于此时向股民「当头棒喝」,发出令人警醒的预言,她预计在今天寻找目标的400多个SPAC中,大约30%将失败,主要因市场缺乏「梦想SPAC」,但由于SPAC炒作已回落,故相信SPAC泡沫现象已渐过去,不会再出现。

SPAC并非新鲜事,在美国已有超过20年历史,直至2020年才大爆发,全年美国市场有494宗新股上市,当中SPAC上市占近50%。

根据SPAC Research的数据,在2020年透过SPAC 集资金额达834亿美元,是2019年的逾6倍,到了2021年,SPAC热潮仍持续,此风才刚吹至亚洲区,惟仍处初步发展阶段,其中新加坡已有相关上市规则,只静待准新股上市。

至于此板块短中期发展情况如何?且听曾是此板块发起人的科恩的评估。科恩约于2015年1月赞助了她的第一个SPAC──FinTech Acquisition Corp.,直到该公司于2016年7月完成与CardConnect Corp.的合并,而最新是于今年3月将她的第9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推向市场。

科恩周三出席由彭博主持的「投资环球论坛」上直言,预计在今天寻找目标的400多个SPAC中,大约30%将失败,主要因SPAC目标的组合已经改变,市场缺乏「梦想SPAC」,她说,所谓「梦想SPAC」是指那些未录盈利的太空旅游公司,或获承诺会有美好前景的电动汽车市场等。虽然公众及私人投资者很难预测SPAC最终会有些甚么奇特情况表现,但都相信这类SPAC会有特别事情发生。

她坦承,SPAC一贯地有两年时间找寻上市目标,因此,现时仍难决定他们的命运,亦即市场不急于需要更多的新面孔。她又指出,SPAC市场目前处在发展道路上的中间路途,预计明年内会有一些SPAC离开市场,会见到一些失败,然后透过循环再净化市场。

由于SPAC的热潮太疯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据悉早前考虑加大对SPAC交易热潮的打击力度,令SPAC市场的发展开始明显放缓,投资者愈来愈多放弃参与这种往往导致高赎回的合并业务。

最后,科恩补充,对于那些成功透过SPAC上市的公司来说前景并不清晰,而SPAC早前所出现的泡沫现象已见渐渐过去,但对于她会否再投资美国以外的SPAC,她则肯定地说:「一定会。」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