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寻租行为致炒康体场地

2021-10-06 00:00

民政事务局委托顾问公司的研究指,按统计处二〇二六年的人口推算,香港的室内标准多用途球场、足球场/榄球场及田径运动场需求殷切,政府供应的场地将出现短缺。

实际上,康体不足的情况极为严重及普遍,严重到不用做研究调查也会知道。现时,香港市民想订场打波,可以说是难过登天。纵使有部分市民愿意支付「炒价」用场,也未必能有场地。

香港规划及标准大纲订明了人口与各种场地的比例,但现时已经是「大落后」。中期来说,政府要追落后,尽快补回规划标准的康体场地数目。长远来说,政府应增加康体场地与人口间的比例。否则,推行普及化体育只会是空谈!

短期来说,较早前政府针对「炒场」推行了措施,但这只是增加了「炒场」的难度及成本。在严重的短缺情况下,「炒场」是必然出现的寻租行为。要消除「炒场」活动,便要从减需求、增供应入手,方能治根!

笔者一直倡议康文署康体场地需要加价至市价,同时推行全民康体券,资助市民订场及参与体育活动。场地加价可以令「经济租」消失,寻租行为(炒场)自然会消失,同时推行康体券,资助市民订场,令市民的实质支出维持不变。再者,市民亦可以用康体券订私人团体或会所的场地,以增加场地供应总量。

奥运热将香港体坛累积多年的问题揭示,市民亦凝聚了应对的共识,现时还看政府有多大决心搞好体育发展的普及化、精英化及盛事化。否则,热潮过后,市民一样难订场、少参与,体育会一样欠发展、难专业!

颜汶羽

民建联常委、观塘区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