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逐步恢复与内地通关

2021-10-06 00:00

本港疫情近期基本上稳定,社会活动相继恢复,显示在特区政府带领和推动下,香港在「内防扩散」的抗疫工作取得阶段成果。这全赖香港市民自律,维持社交距离,并配合政府围封怀疑受感染大厦的措施,准确到位防止疫情本地扩散。然而,香港至今仍未能与内地通关,反映香港的防疫抗疫措施较内地尚有相当差距。事实上,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国家上下一心、雷厉风行,在疫情肆虐下成功「清零」,倘若只考虑七百多万港人的通关要求,要国家十四亿人民承担疫情扩散的风险并不公平。因此,香港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防扩散」及「外防输入」的防疫抗疫措施,并以「先行先试,公务商务、人道关怀」为原则,令国家放心与香港逐步重新通关。

在疫情不能与内地通关下,香港社会已经逐渐呈现衰弱。在二〇一九年,往来香港与内地的人次有一点六亿,但二〇二〇年却仅有一千二百万,跌幅达百分之九十二点五。从事两地的旅游业及运输业的工人生计无望,转行已经转行、创业也得尝试、失业唯有再等,社会困难逐渐加深。两地分隔亦同时衍生不少社会家庭问题,内部矛盾日增,例如小童缺乏家人照顾,出现继续停学或已经转学的情况。毕竟,社会因疫情已经停摆接近两年,眼前本地消费「繁华」景象只属烟花「虚火」。

而且,两地不能通关亦对香港在大湾区的发展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构成阻碍。香港当前的发展是要积极跟内地接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国家「十四五」规划已经为香港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是国际金融中心、创新科技中心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家近期更先后为香港带来利好消息,例如九月公布的前海规划纲要和跨境理财通安排,这些都是对香港发展深远的重要措施。综上所说,现在香港当务之急,就是与内地防疫抗疫制度接轨,为实现两地通关积累条件、奠定基础。

首先,香港需要强化「外防输入」安排,建立有效熔断机制。对比疫情初期,特区政府已经累积相当经验,在「内防扩散」的抗疫工作上已经实现基本「清零」。但在「外防输入」上,却差不多每日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输入个案出现,反映相关的抗疫工作依然存在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举例说,要建立有效的熔断机制,万一再爆发疫情已经有「断后方案」,例如如何集中隔离及强制检疫,或者把隔离机制提升,由一幢大厦扩展到一个社区等,保证短时间内堵截社区传播链扩散,而且要经得起两地防疫专家的实地检验,实现两地「联防联控」。随着冬季来临,不断演化的变种病毒可能会更加肆虐,加上不同国家的开放安排,强化「外防输入」安排更是刻不容缓。

其次,香港必须尽快推出「港版健康码」,巩固「内防扩散」工作。香港现时的「安心出行」计画基本上已经得到香港人接受和使用,只要进一步优化,发挥实时监测、及时显示公民出行纪录和健康状况的作用,并与内地健康码互联互通,便是一个令国家安心的起点。

再者,在进一步提升接种率的工作上,我相信在官商民三方努力下,香港达到百分之七十的水平已经不远,若进一步增加到八成至九成的接种率,当然会令「内防扩散」的效果更好,亦更有效防止变种病毒入侵。

最后,以「先行先试,公务商务、人道关怀」为原则,逐步恢复与内地通关。国家一直关顾香港,听取市民声音。所以,我建议,原则是以「先行先试」方式,并以公务和商务需求,以及人道关怀优先,实现两地有序的重新通关。举例说,现时不少中港家庭分隔两地近两年,国家可考虑批准特定群组,例如已打两针及持阴性检测的香港居民,拥有一次免检疫的探亲机会,返回大湾区与家人团聚,让香港居民感受到国家的关爱。此外,国家正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与合作,通关安排可以大湾区为先行先试区,再逐步扩至其他城市。最后,在商务安排方面,于计画初期,可实施较严格的闭环管理,限制以特定交通工具及在某些区域内活动。香港从来都是国家资产,不是负债,只要两地的防疫抗疫制度接轨,定可实现尽早通关,解决当前香港在疫情下的困难。 

唐英年

全国政协常委兼香港友好协进会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