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出多入少 政府勿轻视危机

2021-08-14 00:00

政府最新统计显示,今年香港人口的临时数字约七百四十万人,移出的港人达八万九千二百人,比去年多近八成,呈出多入少现象,政府发言人指这与疫情有关,因部分已离港的市民未能返港,入境者亦减少,以致出现较多的「净移出」。此解释只突出短期因素的影响,显然未触及一个深层的危机,就是人口流出已成持续趋势,特别是专才正入不敷出,经济发展将因「失血」而变得虚弱,医管局主席范鸿龄昨指医护外移有所增加,为此危机提供了新佐证。政府对这严峻情况绝不能轻视,应从速制订有效措施补救。

香港人口近年出现净减少,除了出生率下降,还因为外移的市民增加,流入者减少,其中当然有各种原因,疫境影响通关通航确有一定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港人出现移民潮及来港定居者大不如前,已形成持续趋势,中长期而言将不利经济,实在令人忧虑。正如研究人口政策的港大社工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叶兆辉所言,近一两年移民人数确实多了,但要弥补人才流失并不容易,因全球都在吸纳人才。

推力强拉力弱 出现「失血」状态

一个社会的人才进出,概括而言在于两股力量,就是推力与拉力,当推力强于拉力时,人才便出多入少,处于「失血」状态。这理论对香港同样适用,政府必须深入研究香港是否出现推力强拉力弱的问题,才可找出「病因」,再对症下药。

近年香港确有一些因素把人才往外推,除了持续的政治动乱带来忧虑与郁闷感外,在经济方面,因发展停滞令就业机会减少,以及楼价与租金高昂,大大加重中产阶层的负担,生活愈来愈不好过,而薪酬增长速度又远远不如八、九十年代般高,与外地的差距不断缩小。如此种种,都形成不利于留住人才的环境。

问题的另一面是,在推力加强的同时,香港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却持续递减,上述的负面因素,令许多本打算留港发展的人才,最后没有以此为家,选择返回内地或原居地生活。特别是过去几年政治动乱中的极端排外情绪,对引入外来人才的负面影响极大,需长时间才可弥补。

在香港「拉力」渐失的同时,内地其他城市却大力招揽人才,逐渐占了上风。例如深圳为了发展成科技大都会,近期就推出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最高补贴金额可达五百万元人民币,这措施落实后,高级打工仔的实质薪酬将与香港相近,甚至更高,目的就是要加强吸纳短缺的高端人才。

深圳吸纳人才的胃纳极大,单是二○一九年就引进了近二十八万各类人才,到今年四月,该市的科技人才已超过二百万,但「拉力」还未减弱,可说多多益善,而香港亦是其打主意的目标。

不要以为与港争夺人才的对手只有深圳,事实上内地多个省市,包括一些偏远地区,都在努力吸取人才,为此各出奇谋,包括给予户籍、优惠购房及税务优惠等,其竞争力绝不可低估。

对手加码招才 香港需新对策

此消彼长,对一些本打算留港发展的内地人才来说,如有其他更佳选择,而香港又没有优越得多的条件,自然不愿留低。有学者分析指,去年有三千一百多名内地或外国人士申请香港永久居留资格,与七年前持学生签证来港读书的内地与外国学生人数比较,只有约一成人留下来。由此反映,香港对他们欠缺「拉力」。

香港原来的人才流走,希望吸纳的外来人才又「拉」不住,结果出现了高端人力不足的问题。据劳工及福利局的推算,到二○二七年时,大学学位以上人力的需求将增加三十一万人,但按供求差额估计,这类人力欠缺达三万四千人。

政府对上述危机必须高度重视,否则经济科技发展势将被「人才荒」所阻。要走出这困局,一方面应给人才创造更多发展机会,改善其生活条件,甚至提供税务优惠;另方面应全面检视输入优才计画,大大加强香港的「拉力」,如效法其他内地城市,给予更具吸引力的条件。政府必须尽快定出整套吸纳人才的政策,不能再迟疑了。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