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冀新班子大胆破旧创新 解决建屋土地不足

2021-07-11 00:00

政府日前公布主要官员新变动,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记者会上强调,期望通过新班子组成的管治团队,带领香港早日走出困局。我认为,香港建房土地不足问题一直是历届政府的棘手难题,亦是市民持续关心的热门话题,希望在完善选举制度及国安法为本港解决政治难题之后,能令特首与她的新班子,未来可以更专注于解决房屋问题。

房屋会早前公布,截至今年三月底,获安置入住房委会公屋单位的一般申请者,其平均轮候时间是五点八年,人均居住面积只有十三点四平方米。这个数字令人窒息。即使加上开发商兴建的私人住宅供应数计,港人现有的平均居住平方数,远远无法跟其他亚洲主要城市的居住水平相比。

过往政府一直以「大市场、小政府」敷衍了事,但民怨因而日益加深。水可推舟,也能覆舟。若不及时解决房屋问题,社会矛盾、民众积怨,只会继续加深。中央早前也提醒香港要大力解决房屋问题,特区政府真的要痛定思痛,全面审视本港土地短缺的问题,多途径、多层面开拓建屋用地的来源,切实解决香港的房屋问题。

过去几年,政府到处搜罗土地建屋,见缝插针,甚至被市民形容为「盲抢地」,虽然让房屋供应得到一定增长,但毕竟量十分少,只能应付短期需求。因为,民建联一直建议政府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发展,包括徵地发展和填海造地。但政府规划、开拓步伐太慢,以古洞北和粉岭北为例,由提出、规划研究、落实拨款到安置政策,前后花了约二十年。到今年才批出一幅古洞北的私人用地,两个公营房屋发展项目要到二○二六年、二○二八年才能落成。但该区整体规划未落实、交通配套未到位,大家对该区的居住环境都不看好。

部分学者和前官员亦表示,一旦政府落实更多区域以新市镇模式发展,可以吸引业主交出土地,减少徵地的压力,亦可以吸引发展商发展手上的土地。只要规划明朗,基础设施到位,土地就会活起来。可见,大量增加房屋供应,政府大刀阔斧加快规划、落实基础设施。

据资料显示:香港有土地一千一百零七平方公里面积,其中二成五的土地被开发建房,馀约七成五的土地却属于郊野地。对此,现时很多意见,建议对郊野地,棕地、祖堂地、湿地加以开发建房。其中,前特首梁振英亦提出可在大榄郊野公园边陲地建居屋,以成本价出售予民众,我们认为十分值得研究。香港地少人多,条例却规定郊野公园的面积只能增,不能减,有违香港的实际需要。我们认同保育绿化的重要,但保育最后的目的是希望人有更好的居所。新加坡发展的土地面积比例比香港高,仍然可以建成花园城市,可见发展与保育并不绝对矛盾,应该积极找平衡点。

除此之外,其实港澳回归之后,边境用地从租借到划拨特区管理,亦已有先例可循,如深圳河河套地区划归由香港和深圳共同规划香港使用,深圳湾港方口岸区也是租借了深圳市政府之土地。珠海的横琴,由澳门建澳门大学横琴校舍,划归澳门规管,并扩大了澳门沿岸水域。为此,建议向中央政府申请,将部分口岸周边的土地,如港珠澳大桥的沿桥土地岛屿,划归或租借给香港,也是可考虑的方案。

开拓土地的途径有好多,但每一个都有其难度。落实任何一项,都要求政府要有绝对的决心、智慧和担当。政府不能因为困难重重而放慢脚步,政府拖延的每一分,都是市民和社会沉重的痛。

柯创盛

立法会议员、民建联中委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