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甚么叫做香港教育国际化?

2021-05-26 00:00

无人会反对本文题目,也就是香港教育应该保持一定程度的国际化。但问题是,甚么叫做香港教育的国际化?到底是指香港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国际学校和国际课程(例如近年热门的IB课程)入读机会,还是指要把香港本地DSE课程推向国际,提升其国际认受性?笔者敢打赌,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前者,包括教育工作者都是这般认为,却少有人认为是后者。何以会这样认为呢?正如当我们提到纽约、伦敦等西方国际化城市时,它们的「国际化」是体现在其各种行业标准在国际上是普遍适用的,例如金融、会计和商务法律标准,可能还包括教育课程。但当提到香港的「国际化」时,却是指我们跟随别人标准的程度有多大,而不是我们自身的标准在世界上有多流行。

诚然,至少目前来说,金融商业的行业标准的确仍是以英美西方标准为主导,我们不得不跟随之。但是,教育课程的标准谈不上有甚么普遍适用的吧?尤其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课程。英美的基础教育课程也未至于如金融商业标准那样横扫天下吧,就算从大名鼎鼎的PISA评估排名来看,香港、内地、台湾、新加坡和日本韩国的基础教育「产出」比英美要好啊。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把教育的国际化一如金融商业行业那样来定义啊。为甚么不能提高我们教育的愿景,把香港本地课程的国际化程度渐次提升?至少在大湾区和东南亚的区域化水平提升啊,让香港本地课程不仅仅服务于本地的学生,而且要吸引大湾区和东南亚国家(尤其华人)学生竞相就读和应考,从而刷亮香港课程和教育水平的国际品牌效应。

不要以为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啊,从历史上看,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子弟曾经长期以中国内地和台湾的课程为教育内容。就算到了新加坡独立和崛起成为四小龙之后,新加坡承办了GCE高级程度会考课程,虽然主要服务于本国国民,但是还是对东南亚乃至中国内地的学生有相当吸引力。换句话说,要把非英美的课程作区域化,不是做不到的!何况香港课程是中英双语的,又同时得到内地和海外数以百计大学认可,本身起点并不低。总比困难多,但首先要立志去这样做才行!

更何况,在目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里,真是不进则退。在当下移民潮(包括撤退回内地)和生源下降的情况下,如果甚么都不做,那么每年报考DSE的人数就会节节下降,最后这个课程将成为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教育公平问题:家境优越的学生愈发流向其他国际课程,基层的学生就只能选择DSE课程。如果大学招生愈来愈倾向国际课程,那么本地DSE课程别说国际认受性了,连本地认受都会面临危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邓飞

中学校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