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工商地倡建「家居办公室」
2021-05-20 00:00
疫情为社会带来契机,检视土地规划上的不足,规划师学会就此成立工作小组,早前向政府提交立场书,向政府提出一系列优化建议。规划师学会副会长卢惠明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疫情改变全球工作模式,「在家工作」已被视为可行及可取的方案,料未来在5G技术发展的配合下,会进一步成为发展趋势,「听到有一些大公司,如IT行业,即使在疫情结束后,也不打算改回原有工作模式,将在家工作标准化,可能只是每星期返公司一至两日,变相可以节省一些写字楼空间。」
他指出,虽然社会正朝向这趋势发展,惟土地规划尚未配合,「主流模式仍是返工要去写字楼,放工返屋企,中间要交通」,故工作小组早前向当局倡议引入全新土地用途类别,让划入有关范围的每个单位,可同时用作日常生活和工作,希望透过规划手段,引入较具弹性的混合土地用途,便利市民在家工作。
学会指出,在现行规划机制之下,虽然也有混合土地用途,惟住宅和写字楼/商业用途之间,也会有某个程度的垂直或横向分隔,而最新建议的土地用途类别,则是希望可容许每个单位也能作混合用途,为市民缔造合适的「家居办公室」环境。卢惠明承认,需要考虑「兼容」问题,以及小心考虑土地所容许的「工作」元素,需要排除一些具滋扰性或污染性用途,以及会引入日常访客的商铺用途。
学会建议选取一些商业或工业地区的边缘位置试行,因重建或改造一些工业或写字楼楼宇成为「家居办公室」单位,既有助增加住宅单位的供应,也不会导致工作机会流失。现时有不少人在工厦内工作,也同时在单位内留宿,他坦言:「这些行为已经出现了,那你如何去回应呢?」学会亦提出,于未来数年陆续开拓的新界新发展区内,预留位置合适的土地作混合用途,透过增加「家居办公室」的供应,减少市民日后长途跋涉上班的需要,以间接纾缓交通的压力。
他认为,混合发展模式的机制其实早已存在,问题是能如何利用,配合社会发展转型,「传统所用的规划方式,对于住宅大厦的管制很紧,商业就商业,不可住人,做住宅的就不会预你返工,但这个概念可能要打破,不再只做垂直的土地管制,让住宅和一些非住宅用途可以融入在一起。」
惟学会理解到,引入新的土地用途类别,需时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及经过法定规划程序始能落实。卢惠明指,为了可以在短期内迎合遥距工作的新常态,可探讨在一些将来落成的屋苑内,例如会所部分,增设一些共享工作空间。他举例说:「倘若家中环境不够,会所能否提供空间或会议室,可便利他们参与网上会议。」据他了解,个别私人发展商也曾就此进行研究,并会调节未来的会所设计,或会成为项目日后的卖点。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