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让市民切身感受填海好处

2021-02-02 00:00

香港楼价高、租金贵,市民住得差又住得细。即使面对黑暴肆虐、美国制裁及世纪疫情的三重打击,私人住宅楼价依然未见大幅回落,公屋轮候时间却愈拖愈长,数以十万市民被逼捱贵租、住劏房。基层上楼难,青年人与中产家庭上车难,亦引发其他不少问题,包括贫富差距、青年问题,以至政治、管治与信心问题。因此解决土地房屋供应不足,始终是政府施的重中之重。

要增加土地房屋供应,不外乎四度板斧,包括填海造地、重新分配现有土地用途、增加土地发展密度,以及善用现有的楼宇及楼面面积。当中填海造地,是香港开埠以来一直广泛采用的有效做法。不计算最新的东涌填海计画,香港有超过六十七平方公里发展用地来自填海,虽然占香港整体面积仅约百分之七,但却居住了二成六的人口,容纳了全港超过七成的商业活动。

现时反对填海的人士,可能不少本身就是住在填海区,是填海计画受惠者,但对于政府建议进一步填海造地,以纾缓日益严重的土地房屋短缺问题、劏房问题,让市民长远可以「住大啲、住松啲、住好啲」,他们却非理性地反对,甚至连研究都不准做。

《施政报告》提出会继续推进「明日大屿愿景」,进行规划研究,笔者与不少建测规园业界均表示支持,但强调要做到「愿景先行」、「以人为本」、低碳生活、发展与保育并重,以及有跨专业界别与市民的参与。发展局局长已就此作出承诺,并会清楚写入规划研究之内。

笔者希望政府再走多一步,用更简洁、更贴地的手法,向市民讲解填海造地的益处,包括承诺可令公屋轮候时间缩短多少、新建的资助房屋可惠及多少个家庭,以至令全港市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多少,让大家更容易、更切身地感受到有关计画对社会、对市民,以至对自己有何好处,令大家真正觉得政府是「帮紧你!帮到你!」

将大型的觅地建屋计画,与市民的上楼及上车时间挂鈎,亦可令相关官员有更清晰的工作目标同成效指标,若最后无法达标,就要解释、追究,不能只说「努力做、尽快做、好畀心机做」。

对于改划土地用途及增加发展密度,包括发展新界农地、棕地,适度提高地积比率等,其实在成本开支方面未必会比填海便宜,时间上更往往会长,因为牵涉迁拆、赔偿、安置及种种法定审批程序,还要增加交通基建及社区配套,纾缓对邻近居民及地区造成的影响等,全部都需要钱和时间。不过,有关做法与填海并非互相排斥,政府全部都要积极做,多管齐下,加快去做。

谢伟铨

立法会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