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而行】香港为甚么要加入RCEP

2020-12-24 00:00

中美关系跌至冰点之际,东盟十国与中日韩澳纽五国签下RCEP,达成全球最大的贸易协议。香港十大贸易夥伴中,RCEP成员占七席,为免被边缘化,肯定要争取加入。贸易协定犹如技术文件,苦涩难懂,这宗经济头条官热民冷自是常态。商业往来更紧密、人员交流更广泛会在未来慢慢浮现,但见疑中派大唱反调,希望藉此指正。

坊间问道香港已是自由港,为甚么还要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而且确,入口方面,香港的关税等于零,减无可减,无法利用减税吸引外国货物来港。出口方面,香港是转口港,港产货物微乎其微,外国的关税优惠实在轻于鸿毛。不过自贸协议尚有服务贸易部分,旨在降低各项服务业的准入门槛,对以服务业为核心的香港大有益处。以银行业为例,不少国家会设置投资限制来保护本地企业,规定外资不能单独开业,必须与本地企业合组公司,而且股权不得过半。服贸协议也涵盖会计师、律师等资格互认,专业服务向来是香港的优势所在,足以招徕外国企业来港建立区域总部。

另一疑问是香港分别与东盟、澳洲和纽西兰签署了双边贸易协议,与内地也有CPEA,多签一份帮助岂非有限?其实贸易协议是谈判与妥协的结果,每份协议有各自的原产地规则和优惠待遇。香港现与四个RCEP成员存有协议,便有四套准则。举例来说,港产出口以珠宝为主,一枚钻石吊坠要称得上香港制造,内地要求三成货值由香港贡献,东盟则要求四成。自贸协议愈多愈乱,像捞面一样纠缠不清,最终令商界却步,适得其反,形成「面碗效应」(noodle bowl effect)。RCEP等区域性协议,便是为统一规则和简化手续而出现。

民主思路做过调查,发现过半市民认同香港既要在国家发展大局,又要在国际舞台扮演更积极的角色。RCEP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是监管水平较低,法律要求较宽松的市场,于劳工与环保议题尤其落后。藉着经贸合作将高质素商业标准传播开去,让亚洲与欧美等先进社会接轨,是香港的国际义务和企业责任。加入RCEP代表香港会在区域管治上占一席位,能在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知识产权、个人资料交换等方面,与日韩澳纽这些发达国家共同制定标准。

贸易战令全球供应链加快向东南亚转移,现在亚洲各国连成一气,抵御中美脱鈎的经济代价。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香港,不参与怎会争取到发言权?能够单独参与国际贸易协定是《基本法》赋予的独特地位,当西方社会视香港为反华箭靶之时,我们更需要把一国两制实践得更好,联系「一带一路」的焦点市场,在国际版图上维持影响力与竞争力。

(本研究项目获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办公共策研究资助计画(特别轮次)拨款资助。)

潘学智

民主思路联席召集人(研究)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