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论政经】及早与数码货币接轨  

2020-10-06 00:00

金融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流动支付愈趋普及,现金作为交易媒介的角色则日渐减弱,于疫情下由于需要减少社交接触,更凸显了非接触支付的重要性。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调查,现时全球约有八成的央行正进行「央行数码货币(CBDC)」的相关研究,中国内地走在前列,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正开展数码人民币试点。

CBDC可视为加密虚拟货币的法定货币版本,但不止能用于线上交易,线下转帐及交易毋须网络亦能运作。而数码人民币亦有别于加密虚拟货币的「去中心化」,是人民银行透过商业银行作两级制发行。商务部八月推出方案,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数码人民币试点。据报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地正进行内部封闭测试,例如容许数码人民币在部分商店作交易,以及发放交通补贴予员工。

推出数码人民币对社会及政府均有益处,由于其可追溯性,能方便监管机构打击贪污、伪钞及洗黑钱等罪案。另外,由于可以直接掌握资金流向,数码人民币方便政府了解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亦可于个人的电子钱包加入特定商品的消费补贴,或限制特定消费,方便宏观调控,也有助政府推动「内循环」。

内地民众使用流动支付已极为普遍,转用数码货币的成本相对较小。至于香港,流动支付发展起步不久,要推动市民大众转用数码货币仍然需要很多工作和时间。反而利用数码货币作跨境贸易支付,我们的发展空间会更大。以数码货币为媒介的交易结算,可实现跨越区域限制的点对点交易,资金可以快速到帐,提高企业及银行跨境支付的效率,对于商家和其贸易夥伴都有莫大益处。金管局前总裁陈德霖早前更建议,中国内地、香港、日本和南韩合作设立区域数码货币,促进区内贸易,可见数码货币是未来跨境支付的大势所趋。

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可善用自身优势,推动数码人民币国际化,透过先行先试的方式,在内地监管机构协助下,在香港建立数码人民币跨境使用所需的对接机制,有利进一步发展数码资产交易,争取成为未来的离岸数码人民币交易中心。但大前提是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数码人民币的发展,契合相关发展政策,在金融科技层面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协议,做好相关的跨境结算基建,能做到在港以数码人民币支付和结算,方能把数码人民币的使用扩展至国际层面。

李民斌

全国政协委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