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一国」底线 才有「两制」空间

2020-10-01 00:00

尊敬的董建华副主席,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明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一周年华诞,也恰逢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中秋佳节。此刻我们在香江之滨,与祖国人民一起欢庆,「家」的氛围格外浓烈、「国」的涵意更显厚重。在这里,我代表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全体同仁,向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以及广大香港市民,致以节日的祝福!

国是千万家,国好家更好。今年,中秋与国庆聚首,让我们不由深思起家与国的关系。回顾香港与祖国共同走过的非凡历程,我们愈发深刻地体悟到家国同构、命运与共的道理。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曾陷入神州陆沉、国破家亡的深重苦难,香港正是在那时被逼离开祖国怀抱,由此饱受屈辱伤痛、历经百年沧桑。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摆脱了积贫积弱、捱打落后的悲惨境地,迈上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香港的命运才得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国家的日益强大,使香港得以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下回归祖国,走上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广大香港同胞从此与十四亿人民一道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是国家的日益强大,使香港一次次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冲击,巩固了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连续被众多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是国家的日益强大,使香港免于坠入「颜色革命」的深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香港国安法,让香港结束了「港独」猖狂、「黑暴」肆虐的动荡局面,迎来了由乱转治的重大转折。

抚今追昔,国安则家太平,国强则家兴旺,这是一代代香港同胞的亲身经历,也是狮子山下关于家国关系最为深刻的记忆。

小家连大家,有国才有家。家,延续个体生命,维系骨肉亲情;国,守护千万小家,寄托民族希望。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不断滋养着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也不断促进着中国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香港同胞素有爱国爱港的光荣传统。战火纷飞年代,香港同胞就积极筹资筹物输往内地,支持国家民族解放事业;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同胞又率先赴内地投资兴业,从事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九七回归后,广大香港同胞更积极参与两地交流合作,为「一国两制」实践和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所有这些,都生动体现了香港同胞的爱国情、报国行。然而,多年来,也有那么一些人,极力淡化香港社会的国家意识,甚至企图通过歪曲「两制」来对抗「一国」,逢中必反,倒行逆施。这明确地告诉世人,在香港增强国家意识、弘扬家国情怀,仍是十分重大而紧逼的问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向纵深发展。「船大好顶浪」,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局势,香港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伟大祖国的肩膀,比任何时候都应该强调对国家的责任担当。香港是市民共同的家,建好这个家,需要把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香港社会的土壤,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稳定和发展新征程提供支撑。

建好香港这个家,必须增强国家意识。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清醒地认识到坚守「一国」底线,才有「两制」空间;不守「一国之本」,就没有「两制之利」。更加坚定地与祖国站在一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与国家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守得住、站得稳,做到该坚持的不妥协,该承担的不回避,该推动的不松手,香港才能冲破「泛政治化」的漩涡,解除「黑暴」「揽炒」的捆绑,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市民个人的利益才能得到更好的维护。

建好香港这个家,必须坚持与国同兴。中华民族已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朝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给香港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强大动能和巨大空间。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香港的根本利益与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好「一国两制」这一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这一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这一新的重大机遇,香港才能在发展中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市民个人的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建好香港这个家,必须激扬家国情怀。在香港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中,继续加强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身为中国人,爱国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义务,更是一条正道。更加有力地筑牢爱国爱港的社会政治基础,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香港才能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把准前进方向,市民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当前,国家和香港都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坚定地与祖国站在一起,香港就能够「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始终保持东方之珠的光荣与梦想。

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对香港「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对香港这个小家、祖国这个大家更加兴旺发达充满信心。

让我们祝福祖国,祝福香港!

谢谢大家。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