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课程五花八门 分享会助促销吸客

2020-05-22 00:00

(星岛日报报道)许多小市民都希望在股市、汇市、楼市致胜,而且最好能「速食」在短时间内学懂致胜法门,因此投资讲座、培训班、投资书等大行其道,亦孕育出不少「股神」级的导师与作者。可是,这些培训班、书籍良莠不齐,部分旨在促销赚学费,部分为了「搭棚炒股」,投资者若盲从其建议,分分钟偷鸡不到蚀揸米!

本港市面众多投资课程,从价值投资、技术分析,以至炒楼创造收入等林林总总,于市区多座商厦举办免费讲座,但这些课程缺乏监管,质素参差,亦属「无皇管」地带。本报记者日前亲身上一个分享会试堂。

尖沙咀金马伦道一带商厦林立,获不少投资公司进驻并开办投资课程,包括与早前因滙控(005)不派息而发动小股东维权有关的香港中小型业主会,亦设于区内。即使在疫情下,这些投资试堂亦如常举行,记者以投资初哥身分,出席有「民间股神」之称的梁宇恒的投资分享会。

讲座以「从三万到千万资产」作主题,出席者逾50人,会方派发的16页册子中,有10页均展示其「贴中」股市顶底,以及学生的「战绩」,其馀为投资课程的简介及时间表,另外亦附夹特别课程,参与者可与「商品大王」罗杰斯用餐交流,惟未有标注价钱。席间讲座主持人展示多张梁宇恒的名车及豪宅照片、名人合照、学生感言等。

原定三小时的分享会,最初预告会提供腾讯(700)的合理高低位,而讲座期间,梁宇恒在教授部分投资入门知识时,不时加插学生赢钱纪录,并在三小时过去后,终揭晓其技术分析、价值分析、趋势分析连带楼市班的学费,原索价合共约7万元,其后提供优惠价约4万元,声言「学完避到一次大跌市,闲闲地都悭到十万八万。」于小休环节时,10馀名职员徘徊会场,游说出席者报读课程,现场有人即时举手报读,亦有出席者向记者反映,学费较昂贵,仍需时考虑。该分享会最终超过四小时。

记者两日后表明身分访问梁宇恒,他承认讲座中一些元素为促销。他又指出,坊间有一些投资课程或分享会,故意抬高定价再予巨额折扣、张贴成功记录、故意「教啲唔教啲」等,这些均是行内惯用手法,「有啲仲会播音乐、搵人做媒」,但他们的分享会主要以教学质素作招徕,不会安排人做媒,而当晚帮忙讲解课程的助手大多是前学生义务工作。该分享会最终有10人报读,比率约10%,梁称对比其他导师的课程约30%,销售已不算进取。若以每日交学费3至万元推算,一晚已收学费逾30万元。

梁宇恒坦言,举办投资课程只是踏脚石,旨在提高知名度,最终目的是为自己及学生资产,建立一个基金。

开班资历约五年半的梁宇恒,累积至今逾1300名学生,透露去年盈利约200万元。他认为,投资班市场可能正走下坡,因资讯愈来愈发达,长远学费定价亦会缩减。对于目前投资课程监管力度,他认同应更严格把关,料可阻截很多胡乱投机炒卖陷阱,但担心会限制市场发挥,「乜嘢人有资格审批呢,点证明政府、证监个教育方法系啱?」

一名十多年前活跃开班授徒的前导师向本报指出,以往投资班纯粹教炒股「畀贴士」,至约近10年投资课程内容才花多眼乱,相信与大户想散户进入衍生工具世界有关,引人齐齐炒起(俗称搭棚)。「因为个『池』唔够,大户做唔到对冲,所以先咁多班讲期货期权」,但由于有关投资工具较复杂,令散户容易损手,「如果我识玩呢个游戏,可以闷声发大财,点解要教到咁多人知道,容咩易玩返我转头?」

他又表示,已多年没有开班,原因在于有一班「上堂党」,快速流传其教学手法,有人甚至自行开班并标明原创。他认为,坊间的投资课程质素参差亦与此有关,故早年已乾脆停止开班。

证监会辖下的投资者及理财教育委员会指出,若提供金融培训或分享一般投资知识,通常不须获证监会发牌,但若导师在课程中推荐特定股票,或就股票或期货提供贴士,并从中收取报酬的话,即使表示并非提供投资意见,仍须领有相关受规管活动的牌照,否则会触犯法例。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