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正能量系列之一:文化承传—充满使命感的敦煌保育

2020-04-20 00:00

如果你刚刚大学毕业,你会如何计画未来?找一份好工,去工作假期游历一番?

一九六二年,樊锦诗,一个在上海长大,刚从北大毕业的女生,凭着一颗热爱敦煌,守护敦煌的心,毅然告别城市的繁华,跑到荒凉贫瘠的甘肃省,为敦煌莫高窟奉献了一辈子,带领莫高窟的保育和推广走向国际。

她以保育敦煌作为一生的使命,而敦煌亦为她赢得「樊先生」和「敦煌女儿」的美誉。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首次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樊老师是唯一一位「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老师却谦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我有幸在樊老师来港接受2019「吕志和奖—正能量奖」的时候和她相处过几天。年过八旬的樊老师个子不高,温文尔雅,活脱是典型的江南好姑娘。

莫高窟的建立经逾千年,七百三十五个洞窟是集佛教和美学于一身的宝藏,每件壁画彩塑都是瑰宝。那些无名的石匠、泥匠和画师,用无比坚韧的毅力,代代接力,造就了莫高窟超凡的艺术成就,想必你也听过飞天彩塑吧。樊老师说,「在敦煌待得愈久,愈觉得莫高窟了不起,绝不能毁在我们手上。」

守护文化,艰巨非常,要与时间竞赛,也要兼顾城市发展。旅游部门曾提出开放敦煌发展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看似无可厚非。然而,樊老师预视,过度的旅游活动会加速壁画剥落及损毁,到头来钱是赚了,却令文化遗产无法传给下一代。为此她多方奔走,成功说服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全面保育敦煌,限制每天进入洞窟的游客人数。为了让更多人能欣赏莫高窟的美丽,她通过「数字敦煌」计画,把壁画上线,让全世界足不出户都能「参观」这个宝库。

困难挫折会令人沮丧,甚至怀疑自己应否坚持下去。樊锦诗一席话尤为发人深省:「容易干的事哪有这么好做?那肯定是因为工作没水平。」这番话大有「虽天下人吾往矣」的气魄,令人钦佩。

现在疫情肆虐,在前线打拼,守护着香港的各方人员每天也面对重重挑战,然正因为有着爱香港的心和使命感,他们选择迎难而上。在此,我们向肩负重任、永不言弃的人员致敬。

吕志和奖总经理黎月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