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经时事分析】与子不偕老 「银发离婚」须有法
2020-04-20 00:00不少婚姻是由两个人怀着同偕共老的心愿开始,但亦有老夫老妻最终选择分开,投入新生活。近年,多个国家都出现中高龄离婚率上升,形成「银发离婚」现象,不但其原因备受关注,离婚长者所需的支援,也值得社会讨论。
此外,美国人口普查局及全国衞生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当地每一千名二十五至三十九岁已婚人士中,已「离婚」的由一九九○年的三十人,减少至二○一五年的二十四人;但五十岁或以上的年龄组别,则由五人增至十人,升幅达一倍。
虽然上述统计包括在较年轻时分开的离婚人口,未必全属于「银发离婚」,但在各地仍引起不少关注。
美国有研究人员利用社会调查机构General Social Survey(GSS),就市民对离婚取态的数据进行分析。该机构把随机抽样的受访者分为多个年龄层,再问他们是否同意离婚是解决婚姻危机的最佳方法。结果发现,各年龄组别的受访者于一九九四至二○○二年间,对问题的取态没大变化;惟于二○○二至二○一二年间,所有年龄组别表示同意的比例均有显著上升。
研究人员认为,愈来愈多年长人士同意离婚属可接受的解决方案,是由于他们倾向不再受一生一世的婚姻价值观规范。
除此之外,再婚者更易离婚,也部分解释了「银发离婚」的现象。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指,在一九四六至一九六四年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在成年初期的离婚率相当高,当中不少人在稍后时间曾再婚。而当地五十岁或以上夫妇中,再次离婚的个案较首次离婚多出一倍。而在二○一五年的离婚个案中,有四成八曾经再婚。
分析GSS数据的研究人员指,再婚人士双方的性格差异一般较大,二人能维持婚姻关系的时期较短,而且曾经历离婚的人再婚后,当婚姻关系遇上低潮时,较倾向选择再次以分开解决问题。
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亦是「银发离婚」上升的原因之一。根据世界衞生组织数字,全球人均预期寿命于二○○○至二○一六年间,由六十六点五岁上升至七十二岁。去年一名退休规划顾问在美国财经杂志发表文章,指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平均预期寿命较以往世代长,他们在五十多岁时仍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希望在婚姻关系中寻找更多快乐。说到底,离婚不一定是悲剧,反之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银发离婚」衍生的问题仍值得社会关注。
美国一名老人精神专科医生说,不少刚离婚的长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又指出精神困扰或会引发身体毛病,例如抑郁会增加患上心脏病、柏金逊症的风险。除了情绪影响,辅导机构Good Therapy发表文章指,年长夫妇离婚或要处理分配退休金、物业等,而财产经分配后,其中一方或双方的经济状况会较以往不同,使他们感到压力。
在香港,根据政府统计处数字,五十至五十四岁的女性,在一九九一年的离婚或分居人口比例为百分之二点三,到二○一六年达百分之十点二,上升七点九个百分点;至于四十至四十四岁的女性,在同一时期的相关比例仅增加五点七个百分点,可见「银发离婚」的趋势可能在本港出现。
不论是年轻或年长夫妇,假如遇上婚姻问题,或是离婚后出现负面情绪,均可向专业机构寻求辅导。例如香港圣公会辅导服务处有提供婚姻治疗服务,帮助处理困局。
此外,近年日本流行「卒婚」,有关概念源于当地作家杉山由美子的著作《卒婚:不离婚的幸福选择》。「卒」是「毕业」的意思,「卒婚」即从婚姻中毕业。与「分居」不同,「卒婚」关系建立在体谅的基础上,协助对方做想做的事。杉山由美子建议婚姻关系遇上问题的夫妇,透过旅行、短暂分开等方式,重新审视婚姻的价值。
婚姻对每个人的意义也有不同,其实夫妻之间相处在乎信任及尊重,即使没法挽手一辈子,也可互送祝福。
(全文见智经研究中心网页:www.bauhinia.org)
智经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