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点评】非联招入学本地生持续上升

2019-08-07 00:00

大学通过非联招取录尖子比例过高,曾引起教育界热话。今年大学联招数据显示,近三成参与联招学生,获八大资助学士学位取录,比例是中学文凭试以来的新纪录,同时有一千七百多个学额,拨给持海外学历的非联招本地生,人数仅次于一五年,然而如何看待两者获派学额,各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今届共四万四千四百多人参与联招,其中近三成,即一万三千三百多名就读文凭试课程的本地生,获派八大资助学士学位,取录比例确是历届之冠。在考生人数持续下跌下,更容易考入八大的解读,似乎得到验证,但值得留意的是,联招只看成绩与选校策略,今年获派首三志愿的考生比例低于去年。同时,有意见认为大学以联招取录更多文凭试毕业生,有助基层学生向上流动,但细想就读本地课程的学生,社经地位涵盖基层至中产,功能能否如此放大,有商榷之处。

在八大学额维持约一万五千个不变,未尽用的学额便拨至非联招,取录持国际文凭(IB)、普通教育高级程度证书(GCE A-levels)等海外学历的本地生,观乎今年拨出学额达一千七百多个,以人数计算是仅次于一五年,占整体学额近一成二,较去年增两个百分点。以往几年,八大以非联招取录海外学历本地生确有增长,既是本地课程考生人数持续下跌,造成此消彼长的效果,同时愈来愈多直资学校开办海外课程,就读国际学校的本地生亦有增加趋势,加上留学成本不菲,毕业生选择留港升学更普遍。

有条件修读海外课程,不乏来自中层家庭的学生,以往有意见质疑他们挟着经济能力,走易于文凭试的捷径,对择优而取的大学来说,非联招是稳定增长的生源,在择优而取原则下,自然有所考虑。然而,外界须了解不同升学选择,既有社经背景,个人因素亦不能忽视,比如移民家庭回流返港发展等。况且他们同是本地生,有就读资助大学的资格,他们要取得佳绩均非易事,如过度把非联招的本地生视同特殊阶级,恐会无端挑起社会矛盾。

在院校收生自主之下,相信政府与教资会未必需要划线,但肯定的是,大学取录学生的数据须更公开透明,始能释除外界疑虑。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