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Q戰地教室 模擬炮火「童」行
2019-05-14 06:50
無情的戰火,摧毀無數家園及兒童對未來的盼望。適逢成立一百周年,救助兒童會在世界各地推動「停戰.童希望」運動,提高公眾意識,以保護受各種戰爭及衝突影響的兒童。香港首站活動已於上周末舉行,香港救助兒童會企業傳訊總監董紫筠指,比起只呈現兒童在戰爭中的無助,該會特意舉辦多元體驗活動,讓參加者親身體驗在衝突地區的兒童如何生活。記者、攝影 林紫晴
成立一百年的救助兒童會,一直協助受戰爭影響的兒童脫離困境,惟世界各地戰爭及衝突不斷,仍有不少兒童在高危環境下生活。根據該會的最新研究,一七年全球有逾四億兒童,即約全球五分之一的兒童人口,被捲入戰爭及衝突之中。
戰地記者實拍烽火下的兒童
香港救助兒童會上周末一連兩日於中環元創坊,舉辦「停戰.童希望」多元體驗活動。負責策展的董紫筠表示,香港小朋友屬幸運的一群,可於設備完整的課室中上課,為了讓參加者親身體驗在戰爭中上課,於是將港人難以想像的「戰爭教室」搬到眼前,「我們將戰爭教室的場景設計成體驗式模擬教室,希望大家有更深刻、真實的體驗。除了有模擬衝突的爆炸聲效,更有氣味及震動效果。」
為拉近港人與戰爭的距離,該會亦邀請了港產戰地女攝影記者童纓瑩,上月到約旦紮亞特里難民營探訪拍攝,並將其鏡頭下的戰爭世界,變成戰地攝影展。童纓瑩自十年前開始走訪中東的戰區,記錄平民百姓的生活,「整理相片時,才發現自己拍下不少兒童相片。」她鏡頭下的大部分兒童,父母親人都不在其身邊,「很多小朋友因戰爭而失去童年,年紀小小便要學習生存,四出賺錢買食物。但他們與一般小朋友一樣愛玩耍,只是身處於極端的衝突地區之中。」
雖已走訪多個戰區,但童纓瑩上月是首次踏足約旦全球第二大的難民營,探訪由救助兒童會興建的兒童保護中心。她指出,當地的兒童保護中心除可讓兒童復學,更能學到人際溝通、互助精神等,其中由阿仙奴基金會為兒童提供的足球訓練項目,令她印象最深刻,不禁按下相機快門記錄眼前畫面,「足球運動可讓兒童感受正常生活,為他們尋找新的希望。」
董紫筠坦言,「戰爭教室」及相展可讓更多人了解,受各種戰爭及衝突影響的兒童如何生活,但對年紀較小的香港小朋友來說,卻可能難以明白,故與推廣閱讀組織「Rolling Books」合作,加插繪本讀書會的環節,邀請多位「故事媽媽」帶小朋友進入戰地的繪本世界。
故事媽媽繪本講述「馬拉拉」
故事媽媽「CanCanMa」伍少寶在活動中,穿上中東服飾向一眾小朋友,講述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的故事。她指出,穿上切合主題的服裝、準備外語繪本等實物,可拉近小朋友與故事的距離,亦使他們更易領略繪本所帶出的訊息,「年紀較小的小朋友,未必能承受太沉重的戰爭畫面,通過繪本故事,卻可使他們更易理解何謂戰爭、衝突及不公,繼而啟發他們關注身邊事物。」為讓更多市民認識戰爭對兒童的禍害,「停戰.童希望」將化成巡迴展覽活動,下站將於下周一至周日在銅鑼灣時代廣場舉行。
全文刊《星島日報》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