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發現木構水井窯址 

2018-12-05 18:42

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再發現木構水井和窯址等遺跡。網圖
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再發現木構水井和窯址等遺跡。網圖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公布,在近日結束的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2018年度發掘項目中,考古人員發現了金代的木構水井、窯址和神廟排水系統等遺跡,為進一步探明神廟的形制、結構等細節提供了重要依據。

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原名寶馬城)位於吉林省安圖縣二道白河鎮西北的高敞臺地上,距離長白山天池約50公里。該遺址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據考古隊領隊、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副教授趙俊傑介紹,今年是考古隊對長白山神廟遺址連續第5年進行發掘,發掘總面積900平方米,主要揭露了環繞主體建築的部分東側廊廡和一處水井。發掘中還發現了神廟遺址外圍的兩座窯址,出土了鴟吻、筒瓦等建築構件和鐵器、銅器等文物。

在對神廟廊廡東南角的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廊院內排水系統的出口,是磚砌涵洞形式。排水系統出涵洞後在廊院外又轉為明溝,按地形轉向東南,通往院牆東南角整個神廟的排水系統出口。趙俊傑表示,這一發現對探明神廟整體排水系統的走向、構造、連接方式等至關重要。

考古人員又在神廟遺址內東南部發現了一處古井遺址。經過清理和下井探摸發現,水井為方形井幹式,深11.2米,以榆木條圍砌,形制基本完整。趙俊傑認為,這口水井應當是神廟的水源。從其現狀來看,可能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好的金代木構水井之一。

考古人員在神廟遺址的院牆東北角發現了成組排列有序的筒瓦堆積,應該是為修繕神廟而預先存放瓦件的備品庫。而兩座窯均則在遺址東牆外200米處被發現,均為馬蹄形,二者形制可互為補充,產品豐富。窯址及其廢棄堆積清晰全面地展現了當時陶窯的形制、產品種類與裝燒方式,在全國同類遺址中並不多見。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發掘這座遺址,吉林省撥發專款,今年由吉林省文物局指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吉林大學建立了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考古工作站,將組織相關專家學者長期在此進行研究。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