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錫安入馬會逾40年 首隻頭馬「唔肯跑」變30幾倍爆冷第一
2018-10-21 16:15
馬會榮休主席葉錫安接受馬會《駿步人生》專訪,葉錫安認為,領袖之道最重要是願意聆聽和學習,用心聽取意見,因為「無人會知道所有的事」。領袖不是高高在上,唯有對症下藥,就算出發點有所不同,也可深入研究及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凝聚共識。領袖不在於擁有權力,而在於有機會服務社會,體恤民情,並為市民解決問題。
葉錫安自小酷愛馬匹, 1973年成為馬會會員,1992年獲選為遴選會員,1999年起出任董事,2010年獲選為副主席,2014年成爲主席,加入馬會逾40年,見證馬會的成長。葉錫安以個人及團體成員名義先後擁有約30匹馬。人生第一隻頭馬叫「馬英雄」,牠曾有幾場「唔肯跑」,到了一場,大家都不抱期望,而「馬英雄」的賠率亦達30幾倍,殊不知結果一馬當先,爆冷跑第一。這個驚喜,至今難忘。
葉錫安透露,第一次與馬會「交手」的逸事。當時仍是律師樓新人的他,給馬會回信時,把時任馬會總經理(相等於現時的行政總裁)的彭福將軍稱為「先生」。原來當年彭福將軍的稱謂,在文件處理時剛好落在釘孔中,才鬧出這「意外」。
葉錫安與女兒同是愛馬之人,葉錫安憶述「我6、7歲到淺水灣游水,見到一些馬仔,已對馬產生濃厚興趣;12歲在英國讀書時已學習騎馬。」回流香港後,女兒每年放暑假都會隨他返英國,每次都會騎馬。「到她十歲時,她說不想回香港因為很喜歡騎馬。我就答應她,你12歲時爸爸答應你,你會有自己的馬。」葉錫安為讓女兒更接近雙魚河騎術學校習騎,舟車勞頓也在所不計。「82年搬了去大埔住,返工就返中環」;「陪伴囡囡到雙魚河騎馬、陪她到外國比賽,成為我們的家庭活動。」
在他擔任馬會主席期間,落實了四大慈善策略範疇,即青年、長者、體育和藝術文化及保育。每樣在今天的社會都很重要,但就認為藝文保育這個慈善策略範疇,大有機會發展經濟和提供就業機會:「這不單是慈善活動,以大館為例,大家看到很成功,外界反應好好,是新的地標。」
葉錫安透露,因父親一句話改變人生。葉錫安由於父親一句「香港好繁榮,回來看看」,葉錫安1972年攜同妻女,由英國回流香港。葉錫安離開英國前,已獲英國一間律師樓邀請擔任合伙人;回港後加入「孖士打」律師行,一做32年:「第一張合約只有3年,原擬試試看是否適合」,結果留在香港3年又3年。在「孖士打」的第5年,即1977年已獲邀成為合伙人,後來更成為該行第一位華裔主席及首席合夥人,直至2004年榮休。早年在「孖士打」有很多學習機會:「遇到好多好叻的同事,那時律師樓資深同事一放假就放4個月,我有機會接手處理好多個案,看好多前人做的官司檔案」。
1985年時值香港前途問題關鍵時刻,葉錫安獲邀出選律師會會長一職。身處歷史關口,自覺責任重大,「回公司同個資深合伙人傾,他說你自己決定,我會支持。」結果他先擔任2年副會長,之後獲選為會長。後來出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成員,作為9個專業團體的召集人。
1989年律師會公職屆滿葉錫安原擬功成身退,同年發生「六四事件」。葉錫安形容,「香港人心情很差,政府都不知怎辦,生活本可照過,但我覺得當時香港失了希望,好像很絕望,我就想盡點力做我可做的事。」91年開始有地區直選,其餘議席則透過功能組別和委任產生,他決定出選,結果91至95年間出任立法局法律界議員。「回歸過渡,法律條文的修訂十分重要,之前4年律師會的公職,令我更熟悉香港的環境,覺得自己可以在這方面貢獻更多。」 他與合伙人討論去留,明言會做全職議員,主動建議提早退休。結果再獲挽留,保留律師樓辦公室之餘,全情投入議會工作。
葉錫安來自教育世家,小時候卻愛玩不喜歡讀書, 「我家人從事的工作不少與教育有關,舅公是『葛量洪』第一任校長」。但長大後以另一身份參與教育工作,原因「可能體內有教育的DNA…..」曾加入科技大學校董會,又是教育學院的創校校董會主席,協助檢討本港師資培訓及研究教育學院升格成為大學等。
葉錫安2017年獲授予金紫荊星章,政府於授勳嘉許語中,讚揚他對香港賽馬會及發展香港馬術運動的貢獻,同時亦表揚他在法律服務及教育等多個範疇的功績。不過他強調,這些際遇並非刻意追尋,而是抱著「隨遇而安」、「順勢而為」的人生態度而行。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