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辦成立40年 張曉明強調維護國家統一主權及特區繁榮穩定

2018-09-13 22:23

張曉明就港澳辦成立40周年發表講話。資料圖片
張曉明就港澳辦成立40周年發表講話。資料圖片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在慶祝國務院港澳辦成立40周年座談會上,以《這裏有我們共同的情懷》發表演講。

講辭節錄如下:

 講話全文

我們今天召開這樣一個座談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爲了弘揚港澳辦的優良傳統,增強港澳辦人的集體榮譽感,激發港澳辦人接續奮鬥的精神動力。什麽是具有港澳辦特色的優良傳統呢?近期我們安排了一些老同事訪談,也請了部分老領導回到辦裏來爲大家作報告。綜合他們的意見,我想是不是可以簡要歸納爲以下4條:

一是心系家國事業重。可以說,港澳辦的同事絕大多數都是被港澳工作吸引過來的,或者說是被「一國兩制」事業感召過來的。港澳事務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就是我們選擇到港澳辦工作的吸引力。港澳辦最早的一批老司長,如鄭偉榮、諸桦、鄧強、莫瑞瓊、鍾鳴同志,本身就是香港居民,他們是受新中國的感召回到内地的。港澳辦人始終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把實現港澳順利回歸和平穩過渡、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作爲一種神聖使命,并爲之忘我工作,甘于奉獻。爲此,港澳辦很多同志「一生隻做一件事」,「從一而終」,不是把所從事的工作當作養家糊口的職業,而是當作一項熱愛的事業。我們的老主任廖承志同志,出生于革命家庭和政治世家,自己也是「老革命」,一生坐過「七次半」監獄,九死一生,曆盡磨難,但他始終胸懷報國之志和樂觀主義精神,晚年爲祖國統一大業日夜操勞、殚精竭慮。1980年3月,他到美國做心髒搭橋手術,由于這類手術的成功率當時并不高,此前又發生了羅瑞卿大将在德國醫院手術台上意外去世的事故,許多關心廖公的人都勸他不要去冒這個風險。他在手術前給黨中央的報告中寫道:「考慮到我目前的病情和心髒功能日漸衰退的現實,如果繼續采用保守療法,即主要靠藥物維護,是不能完全治愈的……這種狀況使我不能正常地工作,實際上處于長期休養狀态,這是等死狀态,我是絕不甘願的。如果手術成功,将可以延長我爲黨工作的時間,最少五年,多到十幾年。」這段話是廖公以身許黨許國的真情表白。魯平同志1995年5月初檢查出患有胃癌,仍抱病完成原定到港澳出差的任務。在胃切除四分之三、頭發因化療脫光後還沒有再長好的情況下,他就戴頂帽子回到辦裏上班,硬撐着站完了香港回歸的最後一班崗。相信很多同志都記得香港回歸前全辦上下超負荷運轉、整天忙得熱火朝天的場景,有些同志曾經累得暈倒在會議現場。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已成爲港澳辦人珍貴而溫馨的集體回憶,也诠釋了港澳辦人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無限忠誠。

二是求真務實勇創新。「一國兩制」前無古人,「一國兩制」實踐注定要不斷面臨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迎接新挑戰。港澳辦因爲要與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澳門社會打交道,特别注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我們充分考慮港澳的曆史和現實情況,關注港澳的社情民意,把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并善于以創新的思路舉措,解決一個個看似難解甚至無解的難題。這個月下旬,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即将啓用。在西九龍站設置内地口岸區,實行「一地兩檢」查驗模式,一度被認爲存在許多不可逾越的障礙。但我一開始就笃信這件事一定能辦得成,因爲魯平同志講過的一個故事給我留下很深印象。他1978年剛到港澳辦工作時,廖公就交給他一個任務:到廣東協調處理香港與内地的「三通」問題,重點是開通九龍至廣州的直通車。那時人們思想觀念中「左」的烙印還很深,許多人聽說這個想法後都直搖頭,認爲在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内地與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之間搞火車直通,是不可想象的事,近乎「天方夜譚」。但到了1979年4月4日,直通車順利開通了。所以,如果與當年的曆史和社會環境作比較,現在我們推進西九龍站「一地兩檢」這樣便利乘客、惠及民生的好事,還能難到哪裏去呢?還有什麽辦不成的理由呢?再往早說,港澳居民國籍問題的處理辦法,基本法的解釋制度,預委會和臨時立法會的設立,CEPA的安排,深圳灣口岸「一地兩檢」,以及澳門大學遷至橫琴新校區、爲澳門特别行政區劃定85平方公裏水域,等等,哪一件事不是創新呢?可以說,務實、創新是港澳辦與生俱來的基因。

三是精簡高效儉爲樂。廖公組建港澳辦之初,就爲港澳辦設置了比較高的「門檻」,甚至招收到港澳辦的幹部,大多要由他親自面試。幾十年來,港澳辦從來沒有大規模擴充,與曆任辦領導對幹部隊伍重質不重量、盡職不攬權不無關系。無論是新招錄的大學生和軍轉幹部,還是面向社會的公開選調,都要精挑細選,特别是把好政治關、品格關。雖然人手少,但出活兒,工作質量好、效率高,常常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表揚和其他部門的稱贊,連港澳辦的彙報材料都常常被認爲自成一體。基本法起草、第一任特别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回歸大典籌辦等大事,工作量那麽大,都是靠着不足百人的團隊完成的。而我們的辦公條件則一直相形見绌。從一開始在華僑大廈租房辦公,到北新橋王大人胡同的小院,再到永定路,後來又到甘家口百萬莊南街,輾轉4次才搬到今天月壇南街77号這個也隻占「半壁」的大樓。建辦之初相當長一個時期,連食堂都沒有,大家都是自己帶飯,中午在鍋爐裏簡單熱一下就對付過去了。一張乒乓球台,休息時是大家争搶打球的地方,中午是大家圍坐的飯桌,開會時還是共用的會議桌。但就是在如此簡陋的辦公條件下,港澳辦人以艱苦樸素、勤儉辦事爲樂,幹成了一件件舉世關注的大事。

四是平等友愛一家親。這從稱謂就可以看出來。同事之間,無論級别高低,過去都不叫官職,而一律以同志相稱。辦領導從來不擺架子,大家都是一個鍋裏吃飯,一起排隊取餐,不搞特殊化。年長的同志對年輕人生活上關心,工作上傳幫帶,既大力培養、大膽使用,又嚴格要求。老同事常常設家宴招待單身青年,還熱心地幫着介紹對象。遇有重大活動和專項工作,往往全辦齊動員,相互多補台。剛才一些老領導老同志都講到了特别懷念的一些人和事,都反映了那時候港澳辦風清氣正的人際關系和機關風氣。

孔子說,人生「四十而不惑」。對于我們這樣的一個單位來說,「四十不惑」,要求我們對所擔負的使命和職責有更内在的自覺,對「一國兩制」事業和港澳工作的規律性有更成熟的認知,對如何應對各種風浪有更強大的定力。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來說,我們理應有這種「不惑」。黨的十九大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并把「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作爲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這凸顯了「一國兩制」事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程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港澳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港澳工作必須更好地融入和服務于這個大局。從「一國兩制」事業和港澳工作的局部來說,如果把港澳回歸前的中英談判、基本法起草和籌建特别行政區等活動都算上,我們從事「一國兩制」實踐已經有30多年時間。即使從港澳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一國兩制」全面付諸實踐算起,也已經超過20年。經過這麽長時期的不斷探索和經驗積累,我們也自信有這種「不惑」。特别是以去年「七一」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香港爲标志,港澳形勢呈現穩中向好、持續向好的态勢,我們對按照「一國兩制」方針進一步治理好港澳、保持港澳的長期繁榮穩定愈加充滿信心。國家強盛對港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心轉變的影響是積極的、深遠的,也是不可逆轉的。當然,我們也深知,正如任何偉大的事業都充滿艱難一樣,「一國兩制」實踐的過程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一國兩制」本身就包含也包容着矛盾對立,港澳在實現平穩過渡的同時必然遺留不少隐患和問題,新政權和新的憲制秩序的建立難免需要一個過程,這些因素都決定了我們看待港澳的一些現象和問題時,切忌理想化、簡單化、情緒化。随着港澳進入「五十年不變」的中期,許多問題已經并會進一步顯現出來,再加上國際鬥争大格局的影響,把港澳治理好絕非易事。我們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港澳工作的重要論述爲指引,深刻認識港澳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堅持全面準确地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以前輩們爲榜樣,迎難而上,敢于擔當,積極作爲,善于創新,深耕細作,久久爲功。

我回辦裏工作馬上就滿一年了,在與大家共事交流的過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港澳工作如何更好地配合黨和國家發展大局、港澳辦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的問題。這也是我們港澳辦每一名同志都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借此機會,我願就港澳辦在新時代如何更好地履職盡責,與大家分享4點想法:

一是當好中央處理港澳事務的參謀和助手。這是港澳辦的基本定位和角色。我辦是國務院專責港澳事務的辦事機構,同時也是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的辦公室,在港澳工作系統中居于中樞位置,承擔着統籌協調和歸口管理港澳事務的職能。要加強戰略謀劃,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深入思考事關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系統謀劃近期和長遠的港澳工作。要加強調查研究,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把握港澳社情民意,善于通過調研洞幽察微,爲中央決策提供信息、提出建議。要加強統籌協調,與各有關部門和地方保持密切聯系,多溝通、多協商、多服務,充分調動各方面包括地方港澳辦的積極性,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強督促檢查,确保中央的有關決策部署及時落到實處。

二是當好「一國兩制」方針的守護者。魯平同志在香港回歸前就講過,港澳辦要當好「一國兩制」的守門員。廖晖同志在與董建華行政長官第一次會晤後就表示,港澳辦不僅要當好「一國兩制」的守門員,還要當好特區政府的聯絡員、港澳居民的服務員。這些表述都體現了不同階段港澳辦的角色重點。今天我們講的「一國兩制」的守護者,是個全面守護者的概念。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兩制」差異,切實保障特别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堅定地支持特别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防範和阻止幹預特别行政區高度自治範圍内事務的現象發生。另一方面,要堅決維護「一國」原則,牢牢守住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七一」講話中明确的三條底線,對「港獨」等嚴重違反「一國」原則、嚴重違反基本法的言行,堅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與特區政府共同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總之,要确保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确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走樣、不變形。

三是當好港澳與内地融合發展的促進者。黨的十九大作出了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部署。這種融入或融合發展,不是有些人擔心的要模糊兩制差異或導緻港澳「内地化」,而是像韓正副總理最近所強調的,要遵循「一國兩制」「依法辦事」原則,促進港澳與内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豐富「一國兩制」實踐、造福港澳居民。無論是從國家發展全局需要來看,還是從港澳自身發展需求來看,這種融合發展都是大勢所趨。港澳辦在這個過程中要當好「媒人」,找準切入點。特别是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爲重點,支持港澳抓住新一輪戰略機遇,實現自身大發展。最近我辦同事在就有關課題進行調研時,深圳一位專家向我們建議新時代港澳工作要重點關注4個關鍵詞:第一個是「治理」,就是要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全球治理體系的高度來考量和确立我們對港澳的治理理念、思維和制度;第二個是「安全」,就是要從國家總體安全的高度來全方位審視港澳在政治、經濟、科技、金融等方方面面的安全因素,健全和完善有關法律制度和安全體系,并以其獨特之處爲國家擴大開放起到安全閥作用;第三個是「融合」,就是要從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高度,特别是立足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平台,大力推進包括法律在内的制度和體制創新,促進大灣區内人員、貨物、資金、信息等要素的流通,既以港澳所長應國家所需,也以國家所長應港澳所需;第四個是「離岸」,就是在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格局中,不能僅僅把香港作爲經濟貿易的中轉站,更要充分發揮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通過香港進行全球資源配置。這些看法對我們不無啓發意義。可以說,推動港澳與内地在經濟社會領域的融合發展,是港澳辦今後工作的一個着力點和重頭戲,大有可爲。

四是當好港澳同胞的貼心人。港澳辦的同志首先要知港澳、懂港澳,爲港澳同胞辦實事、辦好事。一方面,我們要深入了解港澳的社會制度和運行特點,深入了解港澳居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廣泛接觸港澳社會各界人士,與他們以誠相待,多作坦率交流和換位思考,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真心換真情。另一方面,我們要想港澳同胞之所想、急港澳同胞之所急,發揮好統籌協調有關政策制定的作用,積極回應港澳社會的關切,幫助特區政府和港澳同胞解決實際問題。最近我們剛剛會同公安部等部門出台了爲港澳台居民辦理内地居住證及相關的政策舉措。要通過辦成這一類實事、好事,讓港澳同胞産生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和課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責任。我爲今天的座談會想了兩句主題詞:「初心不忘事業重,四十不惑再奮進」。什麽是我們港澳辦人的初心呢?我想,港澳辦人的初心就是順利收回港澳,洗刷百年恥辱,并在「一國兩制」下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這包括兩方面,一是堅決維護國家統一和主權,二是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這兩點正是「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每一位港澳辦人都要不忘這個初心,進一步增強曆史使命感和政治責任感,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堅決維護」,在新征程上繼續砥砺前行,當好「一國兩制」事業的傳承人和奮進者。

我想大家都記得去年「七一」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時,習近平總書記剛下飛機就對現場記者講過的一句話:「香港發展一直牽動着我的心」。這句話飽含深情。著名詩人艾青在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詩作《我愛這土地》中這樣寫道:「爲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由此我聯想到我們港澳辦人,無論是離任的還是在職的,無論是對港澳現狀和港澳工作「譽之深」的還是「責之切」的,大家都有一種共同的情懷,就是我們都深沉地熱愛所從事的這份事業,我們都真誠地希望「一國兩制」行穩緻遠,我們都由衷地期盼香港和澳門的發展越來越好。這是我們港澳辦人始終不變的情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