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質疑團體海上垃圾調查取樣極少 簡體字標籤垃圾源頭有多個

2018-09-12 20:59

環保署指出帶有簡體字標籤的垃圾的源頭可能有多個。資料圖片
環保署指出帶有簡體字標籤的垃圾的源頭可能有多個。資料圖片

綠惜地球咋日發布海上垃圾調查的結果,環保署傍晚回應指,有關調查不能全面充分反映海上垃圾不同垃圾類型在不同季節及地點的情況。

環保署認為,該調查在本年7月中至9月初期間進行淨灘行動中,統計繁體字、簡體字及其他文字品牌的飲品膠樽的數量,並以這些數量推算內地垃圾佔整體海上垃圾的比例。由於這個調查方法只點算年中一段夏季期間共10天內在個別海灘面拾到的膠樽,總數1800個,取樣數量極少,在統計上難以用作推算每年收集到約15000公噸的海上垃圾。
   
環保署重申,政府一直以來非常重視海上垃圾問題,過去數年已落實應對海上垃圾的策略及措施,並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加強與鄰近地區合作。粵港雙方於2016年10月成立了「粵港海洋環境管理專題小組」,並設立海上垃圾通報機制,加強合作預防及應對區域的海上垃圾問題。
   
環保署引述聯合國指引,基於產品市場全球化的趨勢,標籤物件的生產地和來源地的做法實際上不能提供有用的資料作管理海上垃圾之用。帶有簡體字標籤的垃圾的源頭可能有多個,膠樽這單一物品的源頭比例亦不能反映所有類別的海上垃圾的整體比例。

為配合海岸清潔工作,環保署曾於2013年展開海上垃圾研究,調查海上垃圾的源頭、分布和流向,以助制訂應對海上垃圾的策略。當時顧問經參考聯合國的指引,及了解本港關注的海洋垃圾問題及相關政府部門收集垃圾的方法後,在多個本港海岸地點進行為期12個月的實地調查,採用科學方法收集數據。雖然顧問曾在實地調查中統稱帶有簡體字標籤的垃圾為「非本地源頭垃圾」,並點算數量約為總取樣數量的5%,但這點算結果只是作為輔助參考,並不是作為應對海上垃圾方案的重點數據或考慮因素。沒有簡體字標籤的部分,亦沒有客觀方法估算當中「非本地源頭垃圾」的百分比。聯合國指引已指明標籤物件的生產地和來源地並不能提供有用的資料作管理海上垃圾之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