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收生潛規則遭曝光 列Z名單設「小獎勵 」
2018-08-02 12:10
不少成績頂尖的學子都夢想著能進入哈佛,但這座全球頂尖的知名學府卻被揭露在招生方面或許藏著一些鮮為人知的「潛規則」。
據《紐約時報》報道,反歧視行動小組「大學生公平錄取」(Student for Fair Admissions)早前入稟指控哈佛大學在招生過程中利用種族平衡來調整招生政策,涉嫌歧視亞裔學子,違反了聯邦民權法。在案件審理中,法官要求哈佛公開其招生文件,這也使得一些招生「秘密」遭到曝光。
報道指出,哈佛每年能收到約4萬名學生的申請,大約2,000名學生會收到入學通知,最終1,600人成為新生。但負責決定哈佛招生的官員在遴選時會使用一種神秘語言,將多個非成績的因素納入考慮,包括地域方位、學生背景、父母身分以及校園多元化目標等。
校方會將全國分為大約20個以地理區分的「備審表」(dockets),而負責每個備審表的招生官員小組委員會會,從5個方面對申請者進行評定,其中包括學術、課外、體育、個性和「綜合」。「大學生公平錄取」組織指出,哈佛會在招生程序上向5個群體提供「小獎勵」,包括少數族裔、繼承群體(校友子女)、哈佛捐助者的親屬、工作人員或教職員工的子女以及學校招募的運動員。
但教育部1990年的一份報告表明,亞裔美國人並不屬於「小獎勵」的受益人群,而哈佛2013年的一份內部報告更是表明,這類人甚至跟錄取與否呈負相關。正因如此,「大學生公平錄取」組織批評哈佛的舉措變相是懲罰他們。
該組織稱,哈佛最為隱秘可疑的招生標準是針對申請者的性格和個性的個人評分,在其中占劣勢的申請者將採取「剝奪優先權」處理。以亞裔美國人為例,他們通常被描述為勤奮、聰明,但不突出、難以區分,這無疑是延續多年的刻板印象形成。
惟校方反駁道,在使用不同的統計方法後,亞裔當中的兩個次群體「女性」和「來自加州」的申請人入學率有適度上升,也足以證明校方沒有對個別種族存有歧視。
除上述情況外,法庭文件還顯示哈佛存在鮮為人知的「Z名單」(Z-list)。「大學生公平錄取」組織指出,名單上的人選是針對成績介於合格邊緣上下,但哈佛又想取錄的學子。由於這些認識有著顯赫的人際關係,可以在推遲一年的條件下,保證獲得入學錄取。
據了解,進入「Z名單」的考生大部分均為白人。而哈佛校報《哈佛深紅》(The Harvard Crimson)在2002年刊登的一篇文章曾寫道,2001年至2002年哈佛大學「Z名單」中的36人中,有26人(佔72%)是校友子女。
此外,法庭文件中還提到通過為哈佛大學做志願者(也許是招生面試官),校友的兒女更有優勢進入哈佛。而且在「院長關注名單」或「主任關注名單」中,與捐贈者利益相關或者與哈佛有關係的申請者也同樣具有優勢入學。
對此,哈佛大學本科生院長庫南納(Rakesh Khurana)承認,哈佛並不總是完美,但它一直在努力用正確的方式行事。「我非常謙卑地知曉,歷史總有一天會評判我們,我想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反覆自問這樣一個問題的原因:我們要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我們要如何變的更好?我們漏掉了什麼?我們的盲點在哪裡?」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