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擬投資3700億培植半導體業

2018-05-06 17:31

《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近期有望宣布加碼投資3000億人民幣 (約3701億港元),在半導體領域急起直追。
2014年9月,中國成立具官方色彩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投入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積體電路(IC)設計等領域,當時籌資人民幣1387億元,不到4年已基本投資完畢。市場因此預期,二期募資成果即將出爐。
報道引述消息人士指,新資金將用於加強中國設計和製造先進微處理器和繪圖晶片 (GPU) 的能力。資金規模等細節仍可能變動,但官方預計「很快」就會宣布。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於4月25日在記者會上,歡迎「各方企業」參與基金募集。知情人士指,中方曾非正式徵詢美國多家晶片廠,但基於政治時機敏感,且中國半導體基金最終目的是減少仰賴外國廠商,美國晶片廠不大可能參與中方基金募集。
隨著美中科技出現競爭,中國近年併購美國晶片廠,頻頻遭美方以國安疑慮為由擋下。中國此後試圖建立本土半導體產業鏈。
美國對中國近年的科技政策感到不滿,特別是中國2014年設立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美國貿易代表署 (USTR) 3月在關於中國貿易作為的報告中指,這支基金官方色彩濃厚,背後具有「國家戰略目的」。美方認為,中方此舉可能造成全球晶片市場供給過剩,拉低產品價格,使美國和其他國家晶片業面臨壓力。
美中高層官員日前在北京舉行貿易磋商,半導體是議題之一,中方要求美方放鬆晶片出口限制。報導引述一名半導體業高層表示,北京藉加碼投資,釋放傾全力培植本土產業的訊息,此舉無疑會加深中國與外國廠商間的緊張關係。
分析家指,中國掌握的半導體技術仍遠遠落後外國大廠,即使祭出高於業界水準的高薪吸引外國工程師,中國仍缺乏半導體人才。
研究機構國際商業策略公司 (IBS) 指,中國使用總值1900億美元的晶片中,近90%是進口或由外資企業在中國生產。中國智能手機大廠中興通訊因高度依賴美國晶片,可能受美國採購禁令重創,便凸顯半導體是中國科技業致命傷的現況。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