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訂定非傳染病防控9大目標 鼓勵市民健康生活

2018-05-04 16:48

本港近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非傳染病有上升趨勢,人口老化導致問題日益嚴重,形容是「前所未有的威脅」。為有效進行防控,衛生署今日發布《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畫》,指2025年須達成減少酒精相關危害、減少體能活動不足等九大目標,署方同時訂定34個指標,透過定期進行健康行為問卷調查,及身體和化驗檢測,以判斷目標是否能否達成。衛生署署長陳漢儀,至少三分之一的非傳染病可透過奉行健康生活模式得以預防,希望市民採取健康的生活模式,減低患上非傳染病的風險。

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非傳染病是本港的常見疾病,其中前年非傳染病佔所有本港登記死亡人數五成,衛生署署長陳漢儀指,香港正面對人口老齡化,65歲或以上人口的比率預計將從2016年的17%顯著上升至2066年的37%,非傳染病的風險增加,形容是「前所未有的威脅」。

陳漢儀指,本港市民不健康生活模式問題嚴重,又引述政府數字,指體能活動不足的成年人及學生分別佔一成三及九成三、蔬果進食量不足的市民佔九成四、鹽攝取過量亦佔八成六,增加患非傳染病的風險。

衞生署2008年推出《促進健康: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框架》,以指導並推動防控工作,陳漢儀認為,本港有需要採取新的方針,因此制定了《策略及行動計劃》,以指導多層面及跨部門的行動。

《策略及行動計劃》提出,須於2025年或之前實現九大目標,包括減少市民因罹患非傳染病而早逝的情況、減少酒精相關危害、減少體能活動不足、減少鹽攝入量、減少吸煙、遏止市民的高血壓患病率上升、制止糖尿病及肥胖問題上升、透過藥物治療及輔導服務來預防心臟病及中風,及為市民提供可負擔用作治療主要非傳染病的基本設備和必需藥物。

為判斷九大目標是否達成,衛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主任程卓端表示,衛生署已根據世衛的《全球監測框架及本地情況,訂立了34個指標,衞生署於今年開始加強非傳染病監測,包括每兩年進行一次住戶健康行為問卷調查,及每4至6年進行一次身體和化驗檢測。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