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少於2成港生願北上工作定居 葉劉:去深圳玩就唔同

2018-04-10 18:49

新民黨公布「青少年國民身分」研究報告,顯示香港出生的學生明顯較內地出生學生,不願意到大陸工作和定居。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指問題不大,因調查集中於中四及中五學生,他們較喜歡靠近家庭和朋輩。有學者指,社會對年輕人易下判斷,認為他們接觸內地較小,導致抗拒內地,但數據顯示學生有接觸內地資訊,故社會應反思並重新理解。

為關注青少年國民身分認同程度,文化和生活等方面融合程度等,新民黨委託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於去年十月至今年二月,訪問十一間中學的中四至中五學生,共收回近一千三百份問卷,當中有78.7%為香港出生學生;20.2%是內地出生學生。

調查顯示,只有25%香港出生學生願意到大陸實習、19.4%願意到大陸工作、13.9%願意到大陸定居,比例明顯較內地出生的學生為低,59.7%內地出生學生願意到大陸實習、53.5%%願意到大陸工作、55.8%願意到大陸定居。

不過,數據又顯示95.1%學生曾到訪內地,85%懂得閱讀簡體字,68.9%有使用微信,28.1%一個月多次使用淘寶等內地購物網站。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研究報告「有驚喜」,原來學生與內地對接密切,又指不太多青年願意到內地實習、工作和定居是非常正常,因他們只是中四至中五學生,理論上喜歡與家庭和朋輩相聚,不太願意到陌生地方工作和定居,「去深圳玩就唔同,所以問題不大」。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總監呂大樂指,坊間容易對年輕人就國家看法下判斷,認為他們接觸較小,對內地認知缺乏,導致對國家了解不足而產生抗拒情緒,但數據顯示年輕人有接觸內地互聯網資訊或文化產品,故社會需要反思並重新理解。

新民黨青委會主席王政芝說,港生的國民身分認同有很大進步空間,整體上要軟銷而不能硬推,她倡議政府加強交流計劃質素,令青年對國家發展感覺改觀。她又說,大灣區發展迅速,年輕家庭結婚後有小朋友,工作上要調配香港以外地區,可能有一定考慮,認為政府在大灣區發展藍圖上,可增加配套措施,長遠青年成家立室到內地工作時,在醫療教育上會有更好涵接。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