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峰會】遷入社會房屋 前劏房母:仔女終有床睡覺

2018-03-24 15:34

九龍樂善堂以自資形式推行的「樂善堂『社區為本』社會房屋計畫」,共提供20個獨立單位,租予正輪候公屋並居於惡劣環境的基層家庭。自去年12月中旬,家庭已陸續遷入社會房屋,展開新生活。

九龍樂善堂就計畫進行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探討20戶家庭入住社會房屋3個月後,在居住環境和生活質素方面的轉變。結果顯示,100%家庭滿意社會房屋的整體居住環境,以及同意能改善生活空間。

其中,原居深水埗區唐樓劏房的陳太,由於舊居近地盤,平日不會開窗和大門,因為外面的灰塵和梯間的垃圾味都會傳入屋,加上單位面積太細,連床也放不下。

她如今說:「以前一家四口要鋪床褥睡在地下,現在單位有房,可以放一張雙層床,兒子和女兒終於可以有床睡覺,他們很高興,一家的睡眠質素都提升了。」

調查結果還顯示,95%家庭同意入住社會房屋後,有助改善身心健康。當中,單親媽媽張女士獨力照顧一對年幼兒子,其中幼子確診言語發展遲緩,加上經濟壓力,讓她身心疲憊,患上抑鬱症。

她如今表示:「曾經對生活失去希望,不願出門,甚至連兒子也不想看一眼。」但搬入社會房屋後,她遇到很投緣的鄰居,現在晚上會打開大門,讓鄰舍的子女來家玩。

張女士透露:「兒子說話能力突飛猛進,由說單字到用短句表達自己,全靠經常和對面的哥哥玩。」她更笑著表示,早前覆診,醫生說抑鬱症的藥可以減劑量了。

今日舉行的年度扶貧委員會高峰會就「社會房屋」議題舉行專題討論,九龍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獲邀以營運機構身分出席分享。劉愛詩表示,計畫對基層家庭的幫助顯著,她同意需要擴闊計劃的規模,讓更多家庭受惠,但必須「官、商、民」三方合作。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