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德權料大灣區發展規劃 兩會後推出
2018-02-23 08:53
國家發改委與粵港澳三地政府,去年七月簽署大灣區框架協議,隨即開展大灣區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透露,國務院正在審批有關發展規劃,相信上半年將出台,很大可能是北京兩會之後,而規劃會公布設立協調機制,由發改委和港澳辦等中央相關部委,與三地政府共同推動和落實大灣區發展,並制定年度計畫。
聶德權指,發展大灣區的前提是堅守「一國兩制」,制定措施時亦需充分利用國家支持,政制局會擔當協調及統籌的角色,與業界、商會和專業團體等保持緊密聯繫,「大灣區提供甚麼機會發展,他們自己最了解」,如果發展牽涉政策上的突破和創新,便利用協調機制,與相關市政府或國家部委作對口溝通、跟進討論。由於發展規劃涵蓋多個政策範疇,政制局會與相關政策局配合。
大灣區包括廣東省九個城市、香港和澳門,總人口近六千八百萬,生產總值達一萬四千億美元。聶德權在幾個月內走勻大灣區九個城市,他指隨着內地製造業升級轉型,未來對香港高端服務業的需求將更大,包括航運、會計、保險和法律等,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無論司法系統、保護知識產權等都有獨特優勢,可成為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
創新科技亦是大灣區重要一環,他說,大灣區將打造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本地大學科研能力、人才和創意可被充分利用,「但要進一步發揮,將意念同科研想法轉化成為一個產業,同去生產和銷售,就要同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結合來做」,未來亦可透過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推動產業發展,有關園區內研究人員和科研資金等流動,在現行政策仍有限制,須作政策突破。
他預告,港人在內地學習、就業和生活的便利措施將陸續出台,獲不同省市支持,以年輕人創業為例,深圳前海、南山已推出創業優惠政策,本港年輕人亦可申請,「如果透過更多交流,讓年輕人有實習機會,他們可以體驗到大灣區城市的最新發展」。年半之內,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等跨境基建逐步落成,大灣區內交通網絡也愈趨成熟,形成「一小時生活圈」,互通的條件變得成熟,香港更有責任利用措施發揮互通優勢。
過往政府推銷大灣區時鼓勵港人退休後北上養老,曾任社署署長的聶德權指,有長者反映內地安老院舍環境和護理設施好,但與家人和舊鄰居見面不方便,所以他不會說回內地就是最好,政府責任是帶出相關資訊,盡量利用大灣區,發展成為一個更方便港人的生活環境,「讀書的有多些空間,創業的有多些創業就業機會,退休就多些好環境……每個人自己都識揀,最重要是不要失去上去認識的心態,咁就錯過好多機會」,當掌握情況,可按自己需要、興趣和發展空間等作決定。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