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1988年政府增加小巴座位 「十四座」陸續絕跡

2018-02-23 08:00

不同款式的十四座。資料圖片
不同款式的十四座。資料圖片

「我真真折墮,我揸架十四座……」尹光這句歌詞中的14座,其實就是指當年的小巴。不過在1988年後,14座陸續絕跡於香港,原因是當年香港政府決定,將小巴座位數目由14個增加至16個。
自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後,巴士司機罷工,部分路線因而暫停服務,交通陷入癱瘓,為紓緩這個問題,較小型的巴士(小巴)應運而生。政府容許小巴進入市區,白牌車越來越受市民歡迎,數目不斷增加。1969年,小巴由9座位增至14座位,從此14座便成為小巴的別稱。
早期小巴樣式多樣,大部份為歐洲品牌,如金馬、柯士甸、摩利士、福士和福特等,也有來自日本五十鈴。當年香港不少小巴車主身兼司機一腳踢,自然十分珍惜自己的搵食工具,在開工前,有些司機更會爬上車頂,為車子洗擦打磨一番。

1969年,小巴由9座位增至14座位,從此14座便成為小巴的別稱。資料圖片
1969年,小巴由9座位增至14座位,從此14座便成為小巴的別稱。資料圖片
1974年停泊在柴灣小巴站的車輛。資料圖片
1974年停泊在柴灣小巴站的車輛。資料圖片

小巴是市民日常上班上學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資料圖片
小巴是市民日常上班上學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資料圖片
當年不少小巴司機同為車主,十分愛惜自己的搵食工具。資料圖片
當年不少小巴司機同為車主,十分愛惜自己的搵食工具。資料圖片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