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對中國金融體系的研究報告,指有三大不安因素正威脅中國的經濟增長,並且建議內地銀行應提高資本,以對應經濟轉壞時的風險。
IMF發表這份研究近兩年的報告指出,中國從世界工廠的角色轉向更現代化、消費主導經濟的同時,由於金融部門在調節有關轉型中擔當關鍵角色,因而面臨三大不安因素,包括急速膨脹的風險信貸、高風險貸款由銀行轉向體系內規管較少的機構,以及投資者冒進的態度,所恃的是政府會拯救出問題的國營公司。
該組織表示認可內地近期確保金融穩定的努力,但指出某些資金缺口仍存在,並提出五大建議,包括設立專注金融穩定及監管系統風險的機關,容許金融監督官員有更大獨立性和更多資源來執行工作,銀行應提高緩衝資本,同時持有較多流動資產和訂立更安全、長期信貸的規則,以及中國應減少依靠公帑來拯救有問題的金融機構。
另一方面,外電引述知情人士報道,面對近年末長債孳息飆升至3年高位,人行本周將約見內地大行,以評估年尾債市供求情況;據悉,國開行和農行表示,可能削減計畫發債的規模。
人行昨日公布,截至11月底,中國外匯儲備為3.119萬億美元,較10月增加100億美元,為外儲連續第10個月上升。上月底,中國黃金儲備為5924萬盎司,與10月末持平;按SDR(特別提款權)計,中國外匯儲備為2.203萬億SDR,較10月末減少96.73億SDR。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外匯儲備規模增長主要原因,是中國跨境資金流動和境內外主體交易行為維持穩定平衡局面,加上國際金融市場總體小幅波動,主要非美元貨幣匯率上漲及資產價格變動等因素綜合作用。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