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損肝臟 康復中年漢患癌風險高

2017-11-20 13:33

研究指乙肝消除前肝臟已受損,部分病毒整合融入人體染色體。
研究指乙肝消除前肝臟已受損,部分病毒整合融入人體染色體。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本港常見慢性乙型肝炎康復者仍有罹患肝癌的風險,50歲或以上男性屬高風險群組,5年內為2.5%。研究人員指出不少乙型肝炎康復者,乙肝消除前肝臟已受損,部分病毒整合融入人體染色體,呼籲市民康復後仍需至少每半年檢查一次。 中大醫學院於2000至2016年收集本港逾15萬名帶有乙肝病毒個案作分析。其中約4500名乙肝康復者中,5年後罹患肝癌有54宗,當中50歲以下女性0人患癌,反觀50歲或以上男性就有39宗佔整體的七成。 中大醫學院肝臟護理中心主任陳力元表示,一般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清除的患者,可被視為「康復」,病毒測試由陽性轉為陰性,惟康復後仍有機會罹患肝癌,乙肝並不能完全根治和消失。 陳力元又指出,乙肝好比外來入侵者,打仗地方在肝臟,在清除乙肝前,肝臟無疑已經受損,男性發病情況比較嚴重,清除乙肝病毒較慢,暫未知確實原因,但有可能與男性荷爾蒙有關。 不過,研究顯示年齡愈大乙型肝炎患者,康復機會愈大,由50歲時2.5%,70歲時增至13.9%康復機率。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教授黃麗虹表示,乙肝康復者再次患癌主因,包括乙肝在清除前已使肝臟受損、病變及變壞,而未去到肝硬化徵狀的病人,病毒可能已經整合融入染色體,難以檢測,加上近年流行非酒精性的脂肪肝,成為引致肝硬化的成因。 黃麗虹建議,市民除了需保持良好睡眠和飲食習慣外,特別是乙肝康復者需至少每半年檢查一次,肝臟護理中心網頁設肝癌風險指數的網上計算器,操作簡單方便,讓乙肝患者、康復者自行評估患癌風險,防患未然。

黃麗虹(左)、陳力元(右)。
黃麗虹(左)、陳力元(右)。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