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科學主任解釋 兩主因助氣旋瑪娃發展

2017-08-30 14:41

呂宋旁的「廣闊低壓區」到底會否升呢成為「瑪娃」氣旋?香港和台灣預測相反,正當台灣預料會難產,香港天文台卻進取地預測「有機會發展」熱帶氣旋。天文台科學主任接受本網訪問,解釋兩大原因,認為低壓區仍有機會發展。 天文台科學主任黎宏駿解釋,現時低壓區的影響,仍然存在變數,因為現時低壓區尚未算是「熱帶氣旋」,需要一些時間整合,的確存在不確定性,而稍後經過呂宋島陸地時對低壓區亦有所影響。 不過本周中後期,穿過呂宋島到達南海中北部時,有兩大因素支持,包括海水溫度較暖,以及垂直風切變不強,因此天文台認為「有機會發展」成熱帶氣旋。 根據天文台資料,熱帶氣旋形成需要四大要素,包括充沛水氣、較暖海面、偏弱垂直風切變及高空輻散。因為熱帶氣旋類似一部會走動的熱能機器,依賴水汽提供能量,濕空氣上升時,水汽凝結而釋放的潛熱,就會有能量。因此它只可在溫暖的海洋上生存。 第二是典型的「風眼」直徑大約有數十公里,實質上是下降氣流構成的核心,該區雲層稀薄,風力微弱。 若要維持垂直結構不變,熱帶氣旋四周環境的氣流亦要保持勻稱,免使軸心受到過大的切變力所擾亂。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